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猛发展,高效快速的便餐式生活方式的不断增长,我们以前世代相传并视为传统文化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慢慢的失传,消失。尤其是近年来,欧美文化以压倒性的优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不断接受新事物的同时对旧事物失去了激情,不少人对传统文化了解的越来越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迫在眉睫,但是在保护的路上我们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国家出台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方针。在2007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文化部与教育部等部门协商,计划将“非遗”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非遗”纳入中小学课程,组织“非遗”进大学等,使青少年近距离感受和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我党十七大报告也特别提到,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最近的十九大中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更应该做起表率保护我们的非遗文化。徽茶文化是非常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安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自唐、宋、元、明、清以来,我省知名茶人有数百人,为安徽乃至全国的茶叶和茶文化事业作出显著成绩,为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唐代以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茶有很大关系。
旧时徽商的主要贩卖商品就有我们的徽茶,我们的徽州茶文化涉及茶道,茶文化,茶礼俗,茶饮习,茶建筑等与茶有关的文化活动。在徽州人生礼仪中,尚有"三茶六礼"的婚俗,"三茶"即接待宾客时必备的清茶、枣栗茶、鸡子茶。在徽州民间,采茶歌、采茶戏、采茶舞、茶民谣、茶传说故事广为流传。
但是,近些年徽茶渐渐没落。一来是因为外来茶的营销手段越来越考究,而我省的徽茶因为缺乏统一的采摘,炒制,并且因为徽茶复杂的炒制工艺,很多人偷工减料,现在市面的茶叶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徽茶的口碑越发下降。
另一冲击点在其他饮品的崛起,现在市面上很多的饮料让人们目不暇接,基本上一段时间就会有一种新类型的饮品出现,大街小巷的的奶茶店也刺激人们的消费,比起简单快速的饮料,好茶的冲泡复杂并且价格昂贵。
而且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黄山市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城务工,农村中的留守人员多为老少病残,一些在茶叶制作技艺方面的老人因为年事已高,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致使黄山市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等项目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
现在越来越少的人关注徽茶,徽茶制茶工艺也渐渐没落。徽茶制作工艺背后的文化底蕴深厚,需要我们进行关注,进行保护。
http://www.dxsbao.com/shijian/830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