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实质性突破。近日,该院2023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何昱呈在广东省食品检验所(以下简称“省食检所”)的暑期实践成果,成为诠释“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有机衔接的生动案例。
在为期38天的实习中,何昱呈系统掌握了食品检验检测核心技术体系。值得关注的是,其参与的“酒类掺假筛查”项目,与学院承担的“无醇啤酒关键指标检测”形成技术联动,初步构建起“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
期间,何昱呈精准执行《GB 4789-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12项技术规范,深度参与食品安全检测全流程。他独立完成微生物限度检查、重金属残留检测等基础检验项目,检测数据准确率达到98%;在仪器分析领域,他熟练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精密设备,参与“市售乳制品三聚氰胺筛查”专项课题使检测效率提升20%;同时创新提出“试剂标签电子化归档”方案,推动实验室耗材管理数字化升级,获得带教老师崔明铭“兼具技术敏锐性与实践执行力”的高度评价。这些成果目前已进入试点应用阶段,预计后续将助推学院与企业相关项目的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为科技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在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与老礤酒业集团的合作洽谈会上,何昱呈基于实践积累的成果成为技术论证的重要参考。针对企业面临的脱醇工艺技术瓶颈,他创造性提出“梯度膜分离+风味物质靶向回收”工艺,经专家论证,该方案可显著降低传统工艺的能耗物耗,预计降低生产成本达18%。这一建议得到了企业代表的高度肯定,也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选择。
从高校实验室到产业一线,何昱呈的成长轨迹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核心要义与深层价值。这一探索,也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借鉴。
未来,湖南农业大学将持续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将学生的实践创新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推动教育的“供给侧改革”真正落地生根,努力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既懂理论、更精实践”的复合型人才。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64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