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是每30年一次的重大日子——临海大田刘氏圆谱庆典。与此同时,几十位村民扛着几十段龙身的板龙穿村绕庄,龙灯飞舞,气势恢宏。这条传承百来年的省级非遗板龙,不仅是祈福的民俗符号,更见证着一个村庄的振兴蝶变。
昔日的大田刘村,是一个人均年收入仅2000元的典型农业村,村里基本上没什么固定资产,集体经济积累是一穷二白,村民大多靠种植水稻和外出打工来维持生计。
那年(2003年),甬台高速公路临海北出口的修建,让村支书刘开征看到了转机。“土地是农民的金饭碗,要让这饭碗端得更稳当。”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这位书记带着大伙儿算细账:建标准厂房、引工业企业,把地理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一座座标准化厂房在稻田边拔地而起。村民们亲切唤道,刘书记是咱村里致富的领头雁、引路人,是咱村里的当家人,咱们的好班长啊……之后,党建+“模式如同穿起板龙节的竹骨,将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村企联合党总支串联起46家企业,党员服务队化身”红色管家“,从证照办理到招工培训全程护航。工业园区里,彩灯企业将传统剪纸工艺融入现代设计,建材公司用废弃稻壳研发环保材料,504亩土地上聚集的62家企业,每年创造出16亿元产值。
这座由刘氏宗祠改造的文化礼堂,在2017年被评为浙江省首批五星级,2024年又被评为浙江省首批金牌五星级。礼堂内部一层设有戏台、正殿、文化展厅、家宴中心、健身房,二楼设有文化讲堂(博益堂)、板龙展厅、图书阅览室等。这座功能齐全的文化礼堂,不仅是办各种志愿与活动的场所,还是老少日常学习与休闲的地方。大爷乐呵呵地说,有事没事儿大伙儿也都爱来这,听听山歌《杜鹃鸟》!
村史馆的展墙上,是时任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坤明题下的”活力在民“四字——这正是大田刘村的振兴密码。从出租厂房到兴建综合体,从复活非遗到打造文明实践品牌,每个关键决策都经过村民议事会充分讨论。正如板龙需要众人合力才能舞得精彩,这里的每一步发展都凝聚着集体智慧,也正坚定奉行着习总书记所说的“通过以文化人更好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改革创新、振兴发展的激情和斗志”。
龙首昂扬处,仍培育文明、清麻、淳朴的民风;龙尾摆动间,又赓续“党建引领、经济强基、生态宜居、社会和谐、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这条穿越时空的板龙,正带着大田刘村奔向更广阔的天地,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织的韵律,续写着”美在民间“的新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9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