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的供给与需求:基层法治建设的通州实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治信仰青年说·守正宣讲团”寒假调研纪实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法治精神真正浸润基层土壤?带着这个核心命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精品项目团队“法治信仰青年说·守正宣讲团”于癸卯岁末开展了一场“解剖麻雀”式的基层普法实效调研团队由法学院马超副教授、分团委书记张壬娇带队,队长李宗灏组织,范瑞乔、李振硕、李熙涵、孙振宇、孙静娴、王思逸等组员积极参与。团队深入北京市通州区的司法局、城市社区和特色乡村,通过“实地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三维调研模式,探寻基层普法的创新密码。
紫荆雅园社区普法:创新形式让法治深入人心
在通州区通运街道紫荆雅园社区,调研团队见证了普法活动的创新实践。
进入社区,实践团队首先来到了活动室。实践团队的李熙涵同学为现场的居民群众进行了宪法普法宣讲、普及宪法知识,让在场观众了解自己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认识到宪法与每个人一生的关系,并且深刻理解宪法对社会治理、人民生活的重要意义,树立尊崇宪法、弘扬宪法的意识。普法现场,实践团队组员向现场听众发放了调研问卷。
宣讲结束后,在通州区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郑小磊科长的主持下,实践团队与紫荆雅园居委会的李尧主任、各个楼门长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李主任对社区的法律宣传、法律服务的现状和经验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郑科长也结合通州区的宏观战略定位与发展历史,由浅入深为实践团队介绍了紫荆雅园社区、全区其他城镇街道纵深的普法架构、扎实的全环节法律服务体系等相关信息。实践团队就前期的调研与准备,就“基层普法形式”“赋权性法律宣传”“规劝性法律宣传”等实际问题向紫荆雅园居民们进行了了解。在座谈中,李主任也向团队展示了近一段时间来该社区所采取的通过新媒体方式开展更具趣味性的法律宣传方式,给实践团队日后的普法宣传提供了经验和思路。
活动在愉悦的氛围中结束,实践团队与紫荆雅园的居民们和司法局的同志们合影留念,记录下这难忘的时刻。
司法局座谈:解码基层普法的系统工程
在通州区司法局,司法局同志为团队描绘了“法治副中心”建设蓝图,展现了基层普法的顶层设计思维。座谈会与会成员有通州区司法局赵波局长、普法与依法治理科郑小磊科长、张凯雯、梁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分团委书记张壬娇与实践团队的同学们。
在座谈交流会上,张老师首先向司法局与会的同志介绍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的基本情况和近年成果。在进行了初步了解后,郑科长向实践团队深入介绍了通州区的普法实践。她从当前通州区普法形势、“三治融合”导向等主题出发,谈及通州区打造普法示范区和法律知识培养的实践,向团队展示了通州区普法的微缩景观和三大体系建设。并结合通州区自身定位与近年来“穿越式发展”的特色,向我们介绍了区内自“八五”普法以来所采取的普法做法。实践团队也结合研究问题向郑科长提问,从而将话题引向不同地区普法实践上的区别和可能存在的共性问题。
张凯雯则从自身专业与工作经验出发,向实践团队介绍了基层治理方面的内容,着重向实践团队展示了通州区的“法律明白人”等一系列法律素养培养模式,向实践团队剖析了基层不同群体对普法内容的需求。梁凯则立足于普法宣传渠道角度,探讨了通州区近年来采取的的普法新形式,如“通小法”IP及周边产品设计、电梯广告投放等方式,实践团队从中学习到了如何增强普法的趣味性与吸引力。
此次座谈的最后,赵局长对本次交流会进行了总结。他带领与会成员回顾了基层治理“三治融合”的治理模式、普法的实效性的真实含义和积极发挥“关键少数”带动全民守法这一重要议题。赵局长联系当下的社会治理现实,提出了普法实践要精准化、时代化、生活化的实践方针。
实践团队组员委托司法局相关同志在通州区内发放了调研问卷。
实践团队详细地向司法局同志询问了与调研相关的问题,并深感此行满载而归。
唐大庄实践:乡村振兴中的法治护航
作为宅基地改革试点村,唐大庄的法治图景展现出别样风貌。实践团队抵达台湖镇唐大庄村后,唐大庄村村委会的有关同志热情地接待了实践团队成员。
村委会有关同志们首先带领实践团队参观唐大庄村。在沙盘展厅中,实践团队在村委会的介绍下,深入了解了唐大庄村整体规划与发展蓝图。后续的参观中,实践团队深入村庄内民宿、餐厅、邮局等村民实际生活场景,了解了唐大庄村的具体情况、并了解该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的先进经验。
参观后,实践团队与村委会成员开展座谈会。会中,实践团队详细询问了在当前乡村发展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法律问题,特别是唐大庄村不同于其他村庄而具有文旅特色所带来的法律挑战,并针对这些问题与挑战同村委会成员、乡村法律顾问等展开广泛探讨,研讨主要聚焦于宅基地权属纠纷的化解实践、食品安全等开展文旅过程中的风险防范。研讨内容立足村民需求,实践团队希望能够为唐大庄村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普法支持。
实践团队组员委托村委会在该村发放了调研问卷。
后续
结束了对通州区通运街道紫荆雅园社区、区司法局和唐大庄村的实地调研后,我们“法治信仰青年说·守正宣讲团”取得了阶段性实践成果。通过此次了解到的真情况、真做法、真成效和新需求、新方式、新内容。我们意识到,通州区基层普法正在不断丰富普法“供给清单”,而我们调研的真实作用就是研究明确人民群众的“需求清单”,需求与供给匹配结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普法实效。
经过实地实践,团队正致力于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基于实际数据的实证论文这一成果。该论文在马超副教授的指导下,由团队中部分成员进行撰写,旨在投稿至国内的相关学术竞赛。
同时,结合实践中所了解到的先进做法与经验,团队成员将继续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民众诉求为参照,以优秀普法经验为基石,完善普法课件等资料制作,期望为接下来学院相关宣讲任务打好基础。
这场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奔赴,不仅为青年学子提供了观察中国法治建设的微观窗口,更在法治中国建设的壮阔图景中,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实践答卷。
(文字:李宗灏、李熙涵;审核指导:张壬娇;材料支持:通州区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图片摄影:孙振宇、范瑞乔、李振硕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6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