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学子返家乡:寻文化根脉,承红色薪火
2025年2月10号,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院 “了解红色历史文化有我队” 的实践队员们分别走进宣城博物馆和蚌埠博物馆,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探寻之旅,深入挖掘两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红色记忆。
宣城与蚌埠,作为安徽极具文化积淀的城市,在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以及抗战历史等方面均有着独特而鲜明的印记。
宣城:诗意古城的文化脉络与抗战记忆
宣城,这座浸润在诗意中的城市,是吴越文化与江南文化的交融之地。诗仙李白曾七赴宣城,留下 80 多首诗作,为其赋予了浓厚的文化韵味。其星罗棋布的古村落,被誉为 “没有围墙的古村落博物馆” 和皖南古建筑的 “活的博物馆” ,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历史的厚重。
在民俗文化方面,宣城丰富多彩,造纸工艺、古老民歌、传统戏剧、徽菜饮食等,无一不彰显着其独特魅力,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社会依然熠熠生辉,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别样色彩。
图为宣城博物馆内文物展示。实践队员陈梦琪供图
回顾抗战时期,宣城遭受了沉重的灾难。日军的残酷掠夺与殖民统治,致使当地经济衰退、人口伤亡惨重。据不完全统计,宣城抗战期间人口直接伤亡 40193 人,间接伤亡约 9120 人,大量名胜古迹、文物字画被毁,文化教育事业也遭受重创。这段沉痛的历史,虽给宣城人民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创伤,却也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与不屈的抗战精神。
蚌埠:淮河之畔的文化瑰宝与红色印记
蚌埠,素有 “文化摇篮” 的美誉,其传统文化璀璨夺目。花鼓灯、泗州戏、五河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淮河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花鼓灯融合舞蹈、灯歌和锣鼓音乐,极具民俗性和群众自娱性,是蚌埠地域文化的生动体现。此外,蚌埠的传统手工艺,如精美的玉雕等,也展示出淮河文化的深厚底蕴。
图为蚌埠博物馆内传统服装展示。实践队员刘颖供图
在抗战历史中,蚌埠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第十战区苏皖江北地区的受降地点之一,在抗战期间,蚌埠地区军民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蚌埠在渡江战役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淮河上搭建的 7 座浮桥,为部队南下提供了重要通道。这些历史事件,不仅展现了蚌埠人民的英勇无畏,更成为激励后人的红色精神源泉。
图为蚌埠博物馆内英雄人物。实践队员刘颖 供图
实践队员们走进宣城博物馆和蚌埠博物馆,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展开了一场亲密对话。古色古香的建筑、琳琅满目的文物,让队员们直观地感受到当地历史文化的魅力。精美的民俗展品,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技艺,而抗战展厅中一幅幅珍贵照片、一件件沧桑遗物,生动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岁月,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先辈们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以及为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巨大牺牲。
此次实践之行,极大地丰富了队员们的寒假生活,更让他们对传统文化和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真切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队员们在此次实践中收获颇丰,也深感责任重大。他们表示,要积极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践行文化使命,为推动文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1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