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归巢筑梦:探寻文化根脉,传承乡土记忆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作者:安徽工业大学文化

归巢筑梦:探寻文化根脉,传承乡土记忆

导语: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承载着深深的眷恋;家乡的文化瑰宝,更需要代代相传。1月22到2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张玛莉、秦慧娜、朱佳琪分别回到自己的家乡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龙桥镇,深入家乡的各个角落,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文化记忆,用镜头记录、用文字书写、用行动传承,只为让家乡的文化在时光的流转中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探寻特色美食,解码文化基因:黄屯大饼 1月22日,正值小年之际,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文化传承团的成员来到自己的家乡龙桥镇,深入挖掘黄屯大饼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 走进被誉为“千年古村落”的黄屯老街,老街古香古色,每一处弥漫着黄屯大饼那诱人的香。街上,有好几家黄屯大饼的传承人。在古旧街巷的一隅,“朱永坤大米饼”的店铺静立着。岁月斑驳了墙面,却未减其古朴韵味。店主熟练地制作大饼。他一边忙碌,一边介绍:“从祖辈开始,我们就做这黄屯大饼,每一步都不敢马虎,就盼着能把这老味道一直传下去。”老式的大锅灶台操持着黄屯大饼的制作,先选优质面粉,加水、酵母、适量盐揉成面团,发酵至两倍大。将面团分成小块擀平,包入用五花肉、腌制腊菜、香干等炒成的馅料,捏合收口。随后把饼放入刷油的锅中,小火慢烙,适时翻面,烙至两面金黄、外皮酥脆,内里松软,香气四溢的黄屯大饼就完成了。 黄屯大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起源于黄屯老街当地的送灶饼传统,每年腊月二十三,当地人会制作大饼来供奉灶王爷,今天,一路上看到家家户户都在揉面,剁馅,包饼,颇有节日气氛。 如今,黄屯大饼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推出多种口味,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当地政府也加大了对这一特色美食的扶持力度,助力黄屯大饼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这份传承百年的美味被更多人知晓。 

(图为黄屯大饼制作 朱佳琪 供图)

民俗风情寻迹,深掘文化根源:舞龙灯 1月30日,正月初二,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文化传承团的成员来到自己的家乡龙桥镇,感受舞龙灯的民俗风情,传递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傍晚,大家吃完午饭的休憩时刻,远处响起阵阵锣鼓声。一会儿,街上就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一条巨龙在路上蓄势待发,数条小龙紧随其后。巨龙造型逼真,色彩斑斓,龙身由鲜艳的绸缎制成,在路灯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锣鼓喧天,舞龙队伍闪亮登场。舞龙者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步伐矫健,配合默契。他们手持龙把,时而将巨龙高高举起,时而快速奔跑,让巨龙在空中上下翻飞,仿佛一条真正的神龙在云端翱翔。最精彩的当属巨龙“盘龙”环节。只见舞龙者们迅速将巨龙盘绕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圆形,龙头高昂,龙尾摆动,栩栩如生。现场观众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家家户户在门口摆好爆竹、红包,迎接小龙的到来。舞龙者们熟练地舞动手中的龙把,小龙在他们的操控下,时而摇头摆尾,时而盘旋飞舞,活灵活现。小龙走进家中,在堂屋中穿梭舞动,寓意着把福气、好运都带到家中的每一个角落。主人一家满脸笑容,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珍贵的瞬间。“每年小龙进家门,我们都特别开心,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也是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 此次舞龙灯活动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一位现场观众激动地说:“舞龙灯是我们过年的传统习俗,看到这样精彩的表演,感觉年味更浓了,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

(图为舞龙灯表演 朱佳琪 供图)

“头上花园”绽放泉州:市民与游客共赴簪花文化盛会 2025年1月23日,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文化传承团的成员来到自己的家乡泉州。泉州市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簪花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积极参与。这场以“头上花园,千年传承”为主题的活动,不仅让参与者亲身体验了泉州簪花的独特魅力,也让这一千年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簪花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温度 活动在泉州市文化广场举行,现场设置了簪花制作体验区、传统服饰试穿区、簪花摄影区等多个互动区域。参与者可以在专业簪花艺人的指导下,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簪花作品。从选花、修花到固定,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乐趣和挑战。 “这是我第一次制作簪花,感觉非常有趣。”来自福州的游客李女士兴奋地说道,“通过亲手制作,我不仅了解了簪花的制作工艺,还感受到了泉州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活动现场,许多参与者头戴亲手制作的簪花,身着传统服饰,在摄影区留下了美丽的瞬间。传统簪花与现代服饰的结合,展现了泉州簪花习俗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一位身着现代时装的年轻女孩表示:“簪花不仅适合传统服饰,搭配现代服装也很有特色,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让我感到非常新奇。” 此外,活动还邀请了多位簪花技艺传承人现场展示簪花制作过程,并分享了簪花习俗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一位传承人表示:“簪花不仅是美丽的装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簪花习俗。” 簪花文化节的亮点 作为簪花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活动还特别设置了簪花舞蹈表演和簪花服饰走秀环节。舞台上,演员们头戴精美的簪花,身着华丽的传统服饰,伴随着悠扬的音乐翩翩起舞,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簪花舞蹈太美了,仿佛让我穿越回了古代。”一位观众感慨道,“这种表演不仅展示了簪花的美,还让我感受到了泉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市民与游客的热情参与 活动期间,文化广场人头攒动,市民和游客纷纷驻足观看、参与互动。许多家庭带着孩子一起体验簪花制作,孩子们在家长的指导下,认真地挑选花朵、修剪枝叶,最终完成了一件件充满童趣的簪花作品。 “带孩子来参加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一位市民表示,“不仅让孩子了解了传统文化,还增进了亲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

图为泉州簪花 张玛莉供图)

探索美食文化,解锁未领密码:炸麻叶 1月27日,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文化传承团的成员回到自己的家乡,发现家中正在做炸麻叶,一下子勾起了成员对儿时过往的回忆,也种下了浓浓的乡情。 炸麻叶作为安徽地区颇具特色的传统小吃,承载着地域的饮食文化记忆,在节日与日常饮食中都占据着独特地位。 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制作工艺等方面,有助于深入了解安徽的饮食风情。安徽炸麻叶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古代面食制作技艺的发展。在物资相对匮乏的过去,炸麻叶是安徽人过年过节时的珍贵美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时间推移,它逐渐成为日常也能品尝到的小吃,但其传统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始终得以传承。炸麻叶的主要原料为面粉、芝麻、糖或盐等。先将面粉加水、调料揉成面团,醒面后擀成薄片,切成菱形等形状,再在表面划开小口,将一端从口穿过形成独特造型。最后放入热油中炸至金黄酥脆。不同地区在配料比例和炸制火候上略有差异,皖南部分地区喜欢甜味麻叶,会增加糖的用量;皖北一些地方则偏好咸香口味,注重盐和香料的搭配。 在安徽的民俗文化中,炸麻叶具有特殊意义。过年时,一家人围坐制作炸麻叶,是团圆的象征,体现了家庭的和睦与亲情。此外,它还常作为礼品在亲友间赠送,传递着浓浓的情谊如今,随着时代变迁,虽然机器制作的炸麻叶出现在市场上,但家庭手工制作的传统仍在延续。一些商家也对炸麻叶进行创新,推出新口味和包装。然而,年轻一代对传统制作工艺的熟悉程度有所下降。未来,可通过举办民俗活动、美食节等方式,加强对安徽炸麻叶文化的宣传,让这一传统美食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图中为炸麻叶,秦慧娜供图)

通讯员:朱佳琪 张玛莉 秦慧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40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商学院开展“+乡计划”主题座谈会及暑期家访活动

(通讯员何静伍国聪)7月19日上午,由中和农信主办、平江县人民政府协办举行“湘遇金融扶贫,成就青春梦想”+乡计划主体座谈会,商学院院长李军、党委书记何勇、学工办老师肖鹏及商学院赴…… 何静 伍国聪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商学院赴岳阳市平江县暑期社会实践团县城实地调研

(通讯员何静伍国聪)7月18日,是商学院赴岳阳市平江县暑期社会实践团最后一天的实地调研。今天的任务仍然是走街串巷,对平江县城的百姓面对面访问。调研主题是农村金融现状,现在这是一…… 何静 伍国聪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商学院赴岳阳市平江县暑期社会实践团对个体工商户展开调研

(通讯员何静伍国聪)7月17日上午,商学院赴岳阳市平江县暑期社会实践团对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城区内的个体工商户进行了走访调查,并总结了调查问卷中反映出的个体工商户的特点。调查显示…… 何静 伍国聪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商学院赴岳阳市平江县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资助宣传工作

(通讯员何静伍国聪)7月16日,商学院赴岳阳市平江县暑期社会实践团结合岳阳市平江县虹桥镇高桥村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契机开展了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宣传活动。近年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备受关…… 伍国聪 何静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商学院赴岳阳市平江县暑期社会实践团赴三墩镇实地调研

(通讯员何静伍国聪)7月15日上午,商学院赴岳阳市平江县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向当地金融监管局了解情况后,由平江县出发前往三墩镇中武村进行实地调研。从当地的村支书处了解到,三墩镇离平…… 伍国聪 何静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商学院赴岳阳市平江县暑期社会实践团出发前往平江县

(通讯员何静伍国聪)7月14日上午,商学院赴岳阳市平江县暑期社会实践团出发前往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早上七时三十分,商学院赴岳阳市平江县暑期社会实践团全体队员在湖南师范大学天马学…… 伍国聪 何静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商学院赴岳阳市平江县暑期社会实践团出发前往平江县

(通讯员何静伍国聪)7月14日上午,商学院赴岳阳市平江县暑期社会实践团出发前往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早上七时三十分,商学院赴岳阳市平江县暑期社会实践团全体队员在湖南师范大学天马学…… 伍国聪 何静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商学院赴岳阳市平江县暑期社会实践团进行调查问卷设计讨论

(通讯员何静伍国聪)7月13日,商学院赴岳阳市平江县暑期社会实践团于商学院中和楼210教室进行与调查问卷设计相关的讨论活动,队长赵璇组织大家一起就此次社会实践调查问卷的定量性指标和…… 何静 伍国聪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长沙学院外国语学院举办“以物易爱,助童筑梦”雷锋市场义卖活动 ——以专

为弘扬雷锋精神,践行志愿服务,长沙学院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外院青志协”)于2月25日下午在维智广场成功举…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党员先锋·红领未来”就业赋能计划第二期讲座顺利举

2025年3月26日下午,人文学院“党员先锋·红领未来”就业赋能计划第二期讲座顺利举行。此次讲座由学院党务服务中心与校友服务中…

马院赴同升湖高级中学开展“蜕变时”主题班会

(通讯员代闹周台欣吴曼妮)3月31日上午,马院思政系赴同升湖高级中学实习队的四位实习老师在不同班级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主题班…

旗峰书院开展网络诗词主题文化沙龙活动

为深入理解诗词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引导青年在技术洪流中厘清守正创新的辩证关系,3月23日下午,旗峰…

人文学院举办2025年“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 第三讲

3月27日下午,人文学院2025年“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第三讲在学院楼202教室举办。校团委科创实践部谢俊慧老师为青马班学…

最新发布

励志故事点亮福利院儿童梦想,爱心传递温暖寒冬
2025年1月22日,一场充满温情与希望的励志名人故事普及活动在临泉县社会儿童福利中心温馨上演。此次活动由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赴阜阳“移动科普,智慧启新”移动科普实践团队精心组织策划,旨在通过讲述…
安徽学子三下乡:湖州的文化传承
湖州的文化传承:历史积淀与创新实践的交响在这个寒假中,安徽工业大学文化传承实践队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探索之旅,一一整个寒假为时间探索湖州,这座坐落在太湖之滨的江南古城,不仅是“两山”理念的…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全民法治意识。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法治进程中的重要一环。2025年1月8日-20日期间,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法辉耀社‘缘’实践队”积极…
【安徽学子三下乡】缅怀先烈志,青春启新程:太湖县烈士陵园迎来大学生返乡祭扫
【安徽学子三下乡】缅怀先烈志,青春启新程:太湖县烈士陵园迎来大学生返乡祭扫2025年2月6日,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传承红色文化,继承红色基因”实践队怀怀着对先烈的敬仰与追思,走进了太湖县烈士陵园…
从文物中读懂文明,跨千年与历史对话
从文物中读懂文明,跨千年与历史对话在1月27日这天,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通讯员罗雅琪走进博物馆,开启了一段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近距离领略了众多珍贵文物的独特魅力。(图为博物馆中陶羊艺术品,通讯…
文创点亮文化,挑战磨砺前行
基于“博物馆热”的社会现象,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破译者调研团代表于2025年1月6日,前往上海市上海自然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此外调研团成员还与博物馆文创部部长包女士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交流,对博物馆文创市场现…
重温革命历史,传承八一精神
重温革命历史,传承八一精神。在1月27日这天,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通讯员罗雅琪怀着崇敬与缅怀之情,走进这座记录着中国革命重要历史时刻的神圣殿堂——南昌八一纪念馆,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图为…
情暖夕阳,尊老爱老
【物理工程学院】情暖夕阳,尊老爱老中国青年网泰安2月5日电(通讯员许欣冉)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青衿添绮梦,赤心绘新图”实践队走进社区,关爱老人,为社区老人送上温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
遗韵流芳 文旅赋能:云南43项省级非遗在文旅融合中焕发新生
遗韵流芳文旅赋能:云南43项省级非遗在文旅融合中焕发新生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近日,云南财经大学研究小队围绕“遗韵流芳,文旅赋能”的主题,对云…
青春在行动,温暖在社区
青春,是那如旭日般蓬勃而出的活力,是那似春笋般破土而出的朝气。在这段充满无限可能的时光里,奉献,便成了青春最为绚烂的底色之一。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寒假,一位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怀揣着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