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子返家乡: 探寻文化瑰宝——传承之旅的实践印记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卢欣

为了深入挖掘并弘扬宝贵的家乡文化,安徽工业大学成立了一支“文化传承团”,旨在通过组织学生深入探究家乡特色文化,利用好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讲述那些生动而真实的家乡故事。 2025年2月8日,一群满怀热情的实践队员踏上了探寻家乡特色文化的旅程,他们带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深入发掘特色美食、乡村风土人情以及著名景点,用脚步丈量家乡,用心感受每一份独特的魅力。

首先是实践队员回到了他的家乡合肥,走进杨振宁故居,这是一座始建于明清时期的民间宅院。位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三河镇的古南街, 1937年抗战爆发时,少年杨振宁随母亲迁居至此。其具有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民间宅院,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砖木结构,粉墙黛瓦,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具有典型的明清风格。中厅是旧居的主体部分,陈列着杨振宁先生的图片与实物资料,记录了他从少年求学到青年获奖,再到留学授教、回归故里的奋斗历程。

图为杨振宁故居。实践队员范明杰 摄

其次是实践队员的家乡亳州市蒙城县,这里有一座海拔约为54.4米至54.92米北冢山,位于安徽省蒙城县北部约20公里处。占地约540亩,山势清秀隽丽,形势雄伟。相传夏末商族从黄河北迁至此,首领成汤曾在此会盟天下诸侯,使得北冢山与商朝的历史紧密相连。此外,北冢山还曾是上古商朝的第一个都城——汤都的所在地。汤王迁都后,于此地建诸侯国——(冡)国,此即蒙城称蒙的由来。北冢故城(今坛城)有4000余年的历史,曾经历多次更名,如汉朝时代称为山桑,魏晋南北朝时改称檀城。这些名称的变迁见证了北冢山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发展。

图为蒙城县北冢山。实践队员王艳 摄

图为蒙城县北冢山壁画。实践队员王艳 摄

接着,实践队员介绍了合肥园博园中的“中华第一玉龙”雕塑,取材于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龙。这座雕塑在园博园中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元素,展示了安徽地区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玉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着权力、尊贵和吉祥。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龙,因其历史悠久、造型独特,被誉为“中华第一玉龙”。这件玉龙雕塑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见证。在合肥园博园中,游客可以近距离欣赏到这座雕塑,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这样的展示,园博园不仅美化了环境,也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图为中华第一玉龙雕塑。实践队员朱海峰 摄

文化是传承的关键之一,美食,更是连接人与家乡情感的独特纽带。实践队员通过动手制作家乡无为的特色食物——无为板鸭,赋予了事物不一样的意义。为探寻板鸭的渊源,实践队员积极拜访当地的民俗专家、资深长辈。经了解,无为板鸭历史悠久,原名“无为熏鸭”,早在清代就已声名远扬。彼时,无为优越的水乡环境滋生了大量优质麻鸭,勤劳智慧的无为人民巧用当地丰富的食材与独特的调料,钻研出一套精细的制作工艺。从宰鸭、腌制时精准调配的香料组合,到熏烤环节杉木屑、茶叶赋予的独特风味,再到卤煮过程中老卤与鸭肉的完美融合,历经数百年传承,无为板鸭的每一道工序都承载着先辈们的匠心独运。

然而,实践队员在调研中也发现,随着时代飞速发展,无为板鸭的传承面临困境。传统手工作坊式生产难以跟上市场扩张的步伐,年轻一代受现代生活节奏与多元文化冲击,对传承这一古老技艺的热情不高。但令人欣慰的是,家乡政府与民间组织已纷纷行动起来,一方面为老字号提供资金扶持、技术指导,助力其借助电商平台拓宽销路,让无为板鸭突破地域限制;另一方面走进校园、社区开展非遗技艺普及活动,激发青少年对家乡美食文化的认同感与传承意愿。

图为实践队员制作完成的无为板鸭。实践队员钱文婷 摄

最后是实践队员的家乡陕西岚皋,这里风土人情浓厚,历史文化悠久,自然景观同样让人赞叹。四周环绕的山峦,清澈见底的河流,以及那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都让人心旷神怡。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感受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无论是徒步登山,还是泛舟河上,都能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找到内心的平静。如今,岚皋聚焦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逐步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深度挖掘农业的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农活体验等功能,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全面激活文旅项目带动经济发展,形成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寓裕富足的生动局面。

图为陕西岚皋夜景。实践队员杨思雨 摄

通过这次寒假实践之旅,不仅是一次对家乡文化的深入探索,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成长的旅程。实践队员们通过亲身体验,对家乡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热爱,也激发了他们保护与传承家乡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我们携手,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乡土文化,让家乡的故事,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成为家乡文化的传播者与创新者,让这份独特的魅力,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撰稿:卢欣

指导老师:何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7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西农学子念师恩,回访母校传薪火

2019年2月14日下午两点半,由四位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不同学院的同学组成的回访母校小分队回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县中学拜访恩师,并进行宣讲活动。在团队的介绍下,横县中学的高三…… 黄少坤 黄冬艳/文 陈劭/图 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移动科普进校园

移动科普团进校园,点燃科学梦想近日,[移动科普团名称]走进[社区名称/学校名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为当…

曲园学子探秘龟山汉墓,追寻千年历史印记

为深入探究汉代历史文化,提升对历史文物与遗址的认知水平,加强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河县档案馆实习

安徽学子返家乡:县档案馆实习中国青年网五河1月17日电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和学历贬值,让曾经大部分人都瞧不上的公务…

“情系母校·筑梦远航”江科大环化学院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新春之际,春寒料峭,江苏科技大学大学环境与化学工学院“情系母校,筑梦远航”实践团开展了寒假母校行活动。来自环化学院不…

独山将军镇社会实践

独山将军镇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独山将军镇,位于安徽六安独山,因其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众多将军而闻名,有着深厚的红色文…

最新发布

普法历程艰,齐心创和谐
普法历程艰,齐心创和谐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强调“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时,二…
大学生宣传家乡宿州
#《大学生寒假归乡:宣传宿州的实践之旅》宿州,这座位于安徽省北部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寒假期间,一群充满热情的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宣传家乡宿州的实践活动,为这座古老而又充满…
电气学子返家乡:寻宣纸艺术之源
电气学子返家乡:寻宣纸艺术之源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我们团队选择探访中国宣纸文化园,深入了解宣纸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访谈专业人员等形式,我们不仅学习了宣纸的历史沿革、制…
安徽工大学子返家乡:情系母校恩,照亮前行路
为了更好地展示学校风采,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报考安徽工业大学,1月13日,安徽工业大学爱校荣校成员回到了他们的高中母校——安徽省安庆市新安中学,开展了主题为“情系母校恩,照亮前行路”的社会实践活动。实…
普法进万家,齐心创和谐
普法进万家,齐心创和谐在当今社会,法律是保障公平正义的基石,是提升公民素养,保障社会公平,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途径。而如今,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法律问题日益严峻。人们对于法律知识…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子返家乡:践行青春使命,助力乡村建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子返家乡:践行青春使命,助力乡村建设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乡村地区的数字鸿沟逐渐显现,许多乡村居民对智能设备、移动支付和网络安全等技术的理解较为薄弱,影响了他们的生…
巧思慧行,趣享寒假;欢快成长,逐梦之旅
巧思慧行,趣享寒假;欢快成长,逐梦之旅2025年1月20日讯(通讯员华珑琪)尽管泰安的冬日寒风凛冽,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的志愿者徐继圣却以满腔热忱,为泰安市开元中学的学生们带来了一…
元宵节社会实践
情暖元宵,志愿同行:社区志愿者传递温暖正能量元宵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承载着团圆、喜庆与温馨的美好寓意。在这个充满欢乐的节日里,文景社区的志愿者们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志愿…
邂逅西梁山,领略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西梁山位于和县县城南36公里处,海拔88.1米,由大陀山和小陀山组成。它俯瞰长江,与东梁山夹江对峙,合称“天门山”,又有“二虎山”“峨眉山”等别称。自然景观•天门八景:包括“天门夜月”“博望朝霞”“陈…
洞察教育焦虑,探寻应对之策
洞察教育焦虑,探寻应对之策——深入探讨家庭教育焦虑的现状与对策为了深入探究家庭教育焦虑的表现、成因及其对家庭和教育政策的影响,西安交通大学“家庭教育焦虑访谈社会实践队”成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