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乡村地区的数字鸿沟逐渐显现,许多乡村居民对智能设备、移动支付和网络安全等技术的理解较为薄弱,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作为安徽工业大学的一名电气工程专业学生,我决定在寒假期间回到家乡,开展“移动科普”社会实践活动,普及移动通信技术与智能设备的应用,帮助乡村居民提升科技素养。
在返乡的第一天,我通过与家乡村民的对话,了解了他们在智能设备使用方面的困难。许多老年人对于手机支付、扫码购物等操作感到困惑,一些年轻人对5G技术的应用也缺乏了解。基于这些需求,我设计了几项活动,包括智能手机基础培训、5G技术介绍和网络安全讲座。特别是帮助老年人群体克服对新技术的恐惧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
我首先在村委会组织了多场讲座,其中面向老年人群体,教授他们如何使用微信、支付宝等常见应用,重点讲解如何进行简单的移动支付操作。为了增强实践效果,我还通过实际操作帮助老年人安装并使用这些应用,讲解如何进行转账、支付和确保账户安全。对于青少年和年轻人,我介绍了5G技术的基本概念,讲解了5G在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领域的应用,并通过实际案例激发他们对新技术的兴趣。此外,我还组织了一次全体村民参与的网络安全讲座,帮助他们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教他们如何识别网络诈骗、保护隐私和账户安全。
为了确保活动的有效性,我还设置了一个“移动设备体验区”,邀请村民亲自操作智能设备,解决他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现场指导,我帮助村民们更加熟练地使用智能设备,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
除了线下活动,我还制作了几条简短的科普视频,内容涉及如何使用智能手机进行支付、如何防范网络诈骗等。通过微信群和社交媒体平台,这些视频得到了家乡更多年轻人和村民的关注,进一步扩大了科普影响力。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村民们普遍表示受益匪浅。许多老年人学会了使用手机进行支付,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青少年对5G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学习相关技术;大部分村民提高了网络安全意识,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诈骗手段。然而,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尤其是部分老年人对新技术的接受度较低,学习进度较慢。因此,未来我将继续关注家乡的科技普及工作,并探索更多适合乡村特点的科普方式,帮助乡村居民更好地融入数字化社会,助力乡村建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7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