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二 包饺子
春节包饺子,是一项极具传统意义与文化内涵的习俗,在中华大地广泛流传,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许。
饺子原名“娇耳”,相传由东汉医圣张仲景发明。当时,他见百姓受冻耳之苦,便用面皮包上驱寒药材,煮熟后分给众人,因形状似耳朵,被称为“娇耳”。后来,这一食物逐渐演变成如今的饺子,并在春节这一特殊时刻,成为家家户户餐桌上的主角。
春节包饺子,时间颇有讲究,多在年三十下午进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工协作,有的揉面、擀皮,有的调制馅料。馅料种类丰富多样,常见的有猪肉白菜馅,寓意百财;韭菜鸡蛋馅,“韭”与“久”谐音,象征长久。
包饺子过程更是充满乐趣与温情。大家边包边聊,分享一年的收获与趣事。饺子形状也各有寓意,常见的半月形饺子形如元宝,包制时捏出褶子,寓意着财富广进。有些地方还会在饺子里包上硬币、红枣等,吃到硬币象征新的一年财运亨通,吃到红枣则寓意生活甜蜜。
年夜饭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饺子,此时饺子不仅是美食,更凝聚着亲情,象征着团圆。热气腾腾的饺子,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祈愿,在唇齿间传递着浓浓的年味与幸福。
图为某一居民在除夕包的饺子。刘建萍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6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