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大密韵寻遗队:探寻高密剪纸魅力,传承中华文脉
2025年1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密韵寻遗实践队”的7名队员踏上了探索高密剪纸这一非遗瑰宝的征程。本次实践活动以“聚焦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脉”为主题,旨在深入了解高密剪纸的艺术特色、传承现状及发展困境,为其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清晨,实践队抵达高密市。高密剪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遐迩。它始于汉代,兴盛于明清,以粗犷豪放、构图饱满的特点,成为“中国剪纸三大流派”之一。与南方剪纸的细腻婉约不同,高密剪纸以阳剪为主,融合了木版年画、扑灰年画的艺术特色,老虎、牡丹、娃娃等传统纹样蕴含着齐鲁大地的农耕记忆和吉祥寓意。
队员们首先来到了高密剪纸艺术博物馆。馆内丰富的藏品展示了高密剪纸的发展历程和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从古老质朴的早期作品到富有创新精神的现代创作,每一幅剪纸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队员们在馆内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不时驻足欣赏,用相机记录下这些珍贵的作品。通过博物馆的参观,队员们对高密剪纸的历史脉络和艺术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随后,队员们拜访了高密剪纸的省级传承人李奶奶。李奶奶热情地接待了大家,她手持剪刀,现场展示了高密剪纸的精湛技艺。只见她手中的剪刀在红纸上快速舞动,不一会儿,一幅栩栩如生的《连年有余》便呈现在大家眼前。李奶奶一边剪纸,一边向队员们讲解高密剪纸的技巧和特点,锯齿纹、月牙纹、鱼鳞纹等不同的纹样在她的讲解下变得生动形象。队员们围在李奶奶身边,聚精会神地学习,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在李奶奶的指导下,队员们纷纷拿起剪刀,尝试亲手制作剪纸。尽管一开始大家的动作略显生疏,但在李奶奶的耐心教导下,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技巧,成功剪出了自己的作品。在与李奶奶的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高密剪纸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人对传统剪纸艺术的兴趣逐渐降低,传承人群体逐渐老龄化。李奶奶表示,虽然现在高密剪纸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但真正愿意花时间学习和传承这门技艺的年轻人并不多。这一现状让队员们深感忧虑,也激发了大家为高密剪纸传承贡献力量的决心。
下午,队员们来到了高密市的一处集市,这里是当地剪纸艺人展示和销售作品的重要场所。队员们与艺人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了高密剪纸的市场现状和发展困境。艺人们表示,尽管高密剪纸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由于市场推广不足,销售渠道有限,很多优秀的作品无法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队员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艺人们提出了一些关于线上销售、品牌推广的建议,受到了艺人们的欢迎。
一天的调研活动结束后,队员们收获颇丰。大家不仅亲身体验了高密剪纸的独特魅力,还深入了解了其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实践队队长表示,接下来他们将继续深入研究,结合现代科技和创意设计,为高密剪纸的传承与发展探索新的路径,让这一古老的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此次曲阜师范大学“密韵寻遗实践队”对高密剪纸的调研,不仅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肩负传承使命的责任之行。队员们将以实际行动,为聚焦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脉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通讯员:褚仲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4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