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5月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中提出要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型,在回收利用上下功夫,抓好可回收物及大件垃圾回收利用,调整优化分类方式,强化科技赋能;在示范引导上下功夫,抓好示范创建和县级市试点;在教育宣传上下功夫,加强志愿服务,营造浓厚氛围,注重宣传实效;在落实责任上下功夫,强化省级统筹,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受到会议精神的指引,曲园学子以垃圾分类为主题进一步开展了走进家乡基层社区,打造绿韵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
垃圾分类,点亮绿色未来。垃圾分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做好垃圾分类,使社区整洁干净,减少蚊虫滋生,降低疾病传播风险,打造舒适社区生活空间;同时垃圾分类能提升处理效率,降低成本,让可回收物循环利用,守护城市生态安全;垃圾分类又能够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带动绿色产业发展,为地球可持续发展助力。
在环保意识日益觉醒的当下,垃圾分类作为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举措,重要性愈发凸显。曲园学子投身一系列与垃圾分类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力求深入了解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参与状况,为垃圾分类推广助力。本次实践活动分为街头采访,垃圾分类情况调研,分类知识宣讲三个部分,曲园实践小队成员纷纷走进家乡社区,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小队成员带着着精心设计的问题,走上熙熙攘攘的街头,随机拦下不同年龄段、职业各异的市民。多数受访者对垃圾分类概念有所耳闻,然而谈及实际操作,不少人面露难色。一位年轻女士无奈说道:“道理都懂,可有些特殊垃圾,实在分不清该扔哪。”这番回答反映出公众对垃圾分类知识的迫切需求,也让实践小队敏锐捕捉到后续宣传工作的重点。
为进一步深挖问题,实践小队深入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情况调研。社区内,分类垃圾桶虽已配备齐全,但垃圾混投现象屡见不鲜。与居民交流时,实践小队发现,部分老年人受传统垃圾投放习惯束缚,难以适应新的分类要求;年轻居民虽有分类意识,却因忙碌生活而偶有疏忽。此外,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匮乏,监督与激励机制缺失,导致居民参与热情不高。这些问题为实践小队后续的知识宣讲提供了明确方向。为这一缓解困局,实践小队精心筹备了一场垃圾分类知识宣讲活动。活动前夕,实践小队精心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详细阐释垃圾分类的意义、标准及常见误区。在社区中心公园,实践小队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活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垃圾分类知识,让居民深刻领会其重要性。活动结束后,一位大爷谈及感受:“以前稀里糊涂,现在总算明白垃圾分类是为咱环境好,以后肯定认真分类。”居民们的积极反馈,让实践小队深感欣慰,也坚定了继续为垃圾分类事业拼搏的决心。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曲园学子对城市社区垃圾分类问题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采访环节让他们听到了居民的真实声音,明确了问题所在;垃圾分类调研则揭示了问题的根源,为制定解决方案提供了依据;垃圾分类宣讲活动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分类意识和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然而,实践小队也清楚地认识到,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区、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未来,他们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投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和管理;社区能够创新宣传方式,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企业能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推动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发展;居民能够从自身做起,提高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曲园学子将继续关注城市社区绿色建设,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2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