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莱州革命文化,传承红色精神
为深入探寻地域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激励团队成员在新时代坚定理想信念,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韵聚心承自信,华脉赓续耀古今实践队于2025年1月30日踏入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市民之家,一场与莱州革命文化的深度邂逅就此展开。
图为文韵聚心承自信,华脉赓续耀古今实践队成员观赏革命雕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谢林轩 摄
踏入革命纪念馆,文韵聚心承自信,华脉赓续耀古今实践队像是一头撞进了历史的洪流。墙上那一张张黑白照片,虽历经岁月洗礼,却依旧清晰地定格住先辈们坚毅的神情。他们目光如炬,穿透时空,直直地与我们对视,那股子为革命献身的决绝,看得大家眼眶发热。展柜里,那些破旧的枪支、磨损的衣物,无声诉说着曾经的烽火硝烟。抚摸着玻璃,我们仿佛能触摸到先辈们紧握武器的手温,感受到他们为保家卫国付出的艰辛。
在了解莱州革命历史的过程中,众多革命英雄的事迹深深触动了大家。比如任常伦,这位出生于莱州的抗日英雄,在战场上无比英勇。1944年的长沙堡战斗中,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他毫不畏惧。在部队弹药即将耗尽、与日军陷入胶着的关键时刻,任常伦挺身而出,他手持一把大刀,如猛虎般冲入敌阵,刀光闪烁间,接连砍倒了数名敌人,成功扭转了战局。他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诠释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最终壮烈牺牲,年仅23岁。
又如于良等莱州地下党员,在艰难的环境下,为获取敌人情报,深入虎穴。他们伪装成普通百姓,混入敌人内部,每日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小心翼翼地活动。为了将重要情报及时送出,于良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巧妙地避开敌人的重重盘查,穿越封锁线。哪怕面临被捕甚至牺牲的危险,他们也从未有过一丝退缩,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使命。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装备精良的侵略者,莱州的勇士们毫不退缩。他们凭借着对家乡的热爱、对国家的忠诚,手持简陋武器,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村子里的青壮年主动组成游击队,利用熟悉的地形,打伏击、破交通,让敌人疲于奔命。妇孺老幼也没闲着,妇女们日夜赶制军衣、照顾伤员;孩子们则站岗放哨、传递情报。这份全民皆兵的团结劲儿,让大家明白了团结协作的强大力量。
图为文韵聚心承自信,华脉赓续耀古今实践队成员观看市民之家革命博物馆藏品,体悟革命的艰苦条件。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谢林轩 摄
解放战争时,莱州人民倾尽全力支援前线。百姓们推着小车,一趟趟地为战士们送粮食、运弹药。哪怕路途遥远、危险重重,也没有一人退缩。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帮助战士们取得胜利,让子孙后代过上好日子。这种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扎根在莱州的土地上,也深深烙印在实践队成员们的心里。
图为文韵聚心承自信,华脉赓续耀古今实践队成员观赏市民之家革命博物馆,体会战争时期军民鱼水情。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谢林轩 摄
这次探寻,让文韵聚心承自信,华脉赓续耀古今实践队对莱州革命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大家意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大家坚持不懈,就能带动身边的人。我们期待着人民能被这些故事点燃热情,在生活中更加勤奋刻苦,共同为建设美好家园出力。我们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将莱州革命精神融入日常生活,这股红色力量必将汇聚成强大的洪流,推动社会不断进步,让莱州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通讯员 谢林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0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