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是我国推进绿色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新时代新发展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社区是基层的神经末梢,对基层建设起重要作用,也影响着上层建设和中央的工作建设。自从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以后,从上至下制定了许多有关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保障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最佳成效。然而,在社区基层,垃圾分类的有关规章并不完善,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面临一些阻碍。2025年2月10日下午,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绿韵分类先锋实践对进入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义正园开展垃圾分类的实践调查活动。通过了解社区垃圾分类情况及出现的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垃圾分类规章制度,推动垃圾分类的法治化。
首先,实践团队实地观察了垃圾分类的投放点,社区在每栋楼前设置了一组定点垃圾桶,涵盖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社区采用集中垃圾收集站模式,在小区中心位置设立了大型垃圾收集站,站内按类别划分了多个区域。居民需将垃圾自行运送至收集站,投放时间为每天早上6点-9点,晚上5点-8点。据社区垃圾分类投放站的工作人员李大爷阐述,居民全天都能在此投放垃圾,并没有时间限制。但分类情况不容乐观,每天都能看到大量混装垃圾,特别是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后续处理特别麻烦。实践团队在现场观察了一个小时,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居民未按要求分类投放。
然后,经垃圾分类工作站工作人员了解得知社区制定过有关垃圾分类的规章制度。然而,在实践团队随机采访的20位居民中,仅有5位表示大致了解相关规章制度,多数居民表示只知道要分类,但不清楚具体规定。虽然社区制定了居民垃圾分类规章,对正确分类投放的居民给予一定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对违规者进行劝导教育。但实际执行效果不佳,社区工作人员表示,由于缺乏强制手段,劝导作用有限,很多居民依旧采取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
随后,调查了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法规知晓度,虽然社区通过宣传栏、业主群等渠道进行了宣传,但效果参差不齐。部分居民虽然知道有相关法规,但对具体内容一知半解。部分居民表示知道要遵守法规,但有时候真分不清哪些是有害垃圾,哪些是可回收物。
最后,实践团队走进社区工作管理站,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了垃圾分类工作的基本情况并制定了一些解决方案。对于垃圾分类法规,社区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册等方式进行了广泛宣传,以此来提高居民知晓率。社区制定了完善的居民垃圾分类规章,通过积分兑换礼品、评选垃圾分类之星等方式激励居民。设置通勤专用垃圾分类站点,方便通勤人员的投放,加强对高峰时段的监管。
垃圾分类是一项基础但重要的工作,通过制定垃圾分类的规章制度并予以严格落实,垃圾分类则可进一步推进,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提供法治保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0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