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传承于创新:寿县文化的现代演绎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王梦灵

传承与创新:寿县文化的现代演绎

寿县,这座千年古城,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作为楚国故都,寿县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文化,到汉代的淮南文化,再到明清时期的徽文化,无不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深刻的印记。古城墙巍然屹立,报恩寺钟声悠扬,安丰塘碧波荡漾,每一处古迹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光辉历史。而今年春节期间,寿县更是以一场惊艳的文化盛宴登上央视荧屏,向全国观众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融之美。在现代化浪潮中,寿县并未固守传统,而是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时代,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这种传承与创新的完美结合,使寿县成为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古城新韵: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

寿县古城墙是这座城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它不仅是防御工事,更是寿县人民的精神象征。近年来,寿县在保护古城墙的同时,创新性地将其打造为城市文化公园。夜晚的古城墙在灯光映照下熠熠生辉,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城墙下的广场上,传统戏曲与现代音乐交相辉映,古老的文化符号与现代生活方式完美融合。今年央视《新春走基层》栏目特别聚焦了寿县古城墙的灯光改造工程,镜头中,无人机编队以城墙为幕布,在空中绘制出楚文化图腾与生肖祥瑞的动画,千年砖石与现代光影的对话,让全国观众惊叹于这座古城的“活化”智慧。

报恩寺作为寿县重要的佛教文化遗址,在保持宗教功能的同时,也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寺内定期举办传统文化讲座、书画展览等活动,让古老的寺庙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央视新闻频道在春节特别节目中,用长达十分钟的篇幅记录了报恩寺的除夕夜祈福仪式:僧人们将传统的撞钟祈福与AR技术结合,当108声钟响穿透夜色时,寺内古树上投影出历代文人题写的诗词,游客们手持电子莲花灯,在手机端同步生成虚拟祈福签。这种“虚实相生”的文化体验,让古老的仪式焕发出科技的诗意。

安丰塘的改造更是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这座古代水利工程在保持灌溉功能的同时,被打造成生态旅游景区。塘边修建了文化长廊,展示寿县的历史文化,塘中设置了灯光喷泉,夜晚时分美轮美奂。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今年特意选取安丰塘作为外景拍摄地,镜头掠过波光粼粼的水面,参赛者在塘畔的诗词栈道上即兴创作,将“芍陂春水绿参差”的古韵与“数字水幕写新诗”的现代创意融为一体。这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让全国观众感受到寿县文化传承中的创新活力。

节庆新篇:传统民俗的现代演绎

寿县的春节庆祝活动今年因央视的全程直播而更具影响力。古城灯会不仅融合了传统花灯制作技艺和现代灯光技术,更通过央视镜头向全国展现其独特魅力。在《新闻联播》的报道中,既有老师傅用竹篾扎制楚风神兽灯组的匠心特写,也有年轻人操控无人机点亮“数字天灯”的震撼画面。特别设计的“城墙光影秀”通过3D投影技术,在古城墙上演绎从楚汉风云到乡村振兴的历史长卷,央视高清镜头将这一幕幕瑰丽场景送入千家万户,让寿县成为全国瞩目的“文化网红”。

民俗表演的创新在央视镜头下得到全方位呈现。传统的舞龙舞狮表演加入了现代舞蹈元素,配以电子音乐,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增添了现代气息。央视戏曲频道特别录制了寿县青年艺术团创作的《楚韵新声》,节目中将寿州锣鼓与电子音乐混编,舞者们身着改良汉服演绎街舞版“楚王迎宾”,这种跨界融合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正如央视解说词所言:“古老的文化基因在年轻血液中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美食文化的创新同样通过央视报道走向全国。《舌尖上的中国》团队今年深入寿县春节庙会,镜头跟随非遗传承人记录豆腐宴的七十二道工序,同时捕捉到年轻厨师用分子料理技术解构“大救驾”糕点的创意过程。央视财经频道更以寿县美食街为案例,分析传统小吃如何通过品牌包装、电商直播打开新市场。节目中,八公山豆腐乳通过文创礼盒设计登上都市白领的餐桌,传统马蹄烧饼借助冷链物流发往全国各地,这种“老味道的新旅程”正是寿县文化创新的生动注脚。

文化新生: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

央视《探索·发现》栏目今年推出的《手艺·新声》纪录片,用整整一集篇幅聚焦寿县传统手工艺的现代转型。镜头下,剪纸艺人将楚漆器纹样转化为现代家居装饰画,刺绣传承人与服装设计师合作推出国潮系列。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寿县年轻人开发的“数字非遗”平台通过央视镜头亮相:游客扫描城墙砖纹即可AR还原古代筑城场景,手机小程序能让人亲手“云体验”陶器拉坯全过程。这种“让文物说话、让历史鲜活”的创新实践,被央视誉为“传统文化破圈的典范”。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央视报道中得到立体呈现。《焦点访谈》以寿县非遗数字化工程为案例,展现5G技术如何为文化传承赋能:通过动作捕捉系统记录寿州锣鼓的演奏技法,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非遗数据库,年轻传承人在直播间里教学楚绣技艺。节目中,七十岁的花鼓灯老艺人通过全息投影与都市舞台上的青年舞者隔空对舞,这一幕传统与现代的时空对话,让无数观众感动落泪。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央视平台获得跨越式提升。《中国地名大会》节目在寿县录制特别节目后,相关旅游线路搜索量暴涨300%。央视镜头带火了“穿汉服游古城”体验项目,游客们跟着《跟着书本去旅行》栏目组的足迹,在瓮城里诵读《淮南子》,在安丰塘畔临摹《水经注》。更值得称道的是,寿县借势央视传播效应,推出“楚文化数字护照”项目,游客在古城各处打卡收集虚拟文物碎片,最终可在博物馆兑换实体文创礼品,这种虚实结合的文化体验模式,开创了文旅融合的新范式。

寿县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在今年央视的聚焦中获得了全国性的回响。这座千年古城既守护着历史文化的根脉,又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时代,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绽放异彩。从古城墙的数码重生到非遗技艺的云端传承,从民俗活动的跨界演绎到文旅模式的数字升级,寿县用一个个创新案例证明: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可以持续生长的生命体。正如央视评论所言:“寿县模式为文化自信写下生动注脚,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华文明传承创新的最佳样本。”在未来的发展中,这座兼具历史深度与时代锐度的古城,必将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谱写更加绚丽的文化乐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9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河工拾光筑梦|拾光支教团响应学校防疫号召提前结束支教活动

7月30日,河南郑州市出现疫情。为响应学校防疫号召,拾光支教团及时调整日程安排,召开紧急会议,并与茶徐小学校长商议,最终决定提前结束支教活动。两周时间,转瞬即逝,拾光支教团在茶…… 河小马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河工拾光筑梦|时时要劳动 事事可劳动——拾光支教团顺利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劳动教育,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为实现劳动育人的…… 河小马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河工拾光筑梦|拾光支教团成立临时团支部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拾光支教团为深入贯彻落实2021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参加“三下乡”社会实…… 河小马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河工拾光筑梦|拾光支教团在河南开展自然灾害紧急避险与自救安全教育

7月20日,河南多地暴雨致灾;晚20时,国家防总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7月21日,河南省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3时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正值汛期,河南地区的降水量仍然在…… 河小马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河工拾光筑梦|党团队员共同学习宣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7月19日,拾光小课堂第一天开课啦!今天是支教团成员从学生到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日子,也是他们精心准备的教学方案初绽光彩的大好时刻。小朋友们一双双渴望的眼睛、一声声“老师”的呼唤…… 河小马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暑期社会实践|寻团史遗迹 传红色精神

7月20日,红色团史探寻队前往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和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旧址进行参观调研,深入挖掘了保定市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2月成立,为保定市共青团早期组织)建立的那段历史。…… 河小马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暑期社会实践|红色团史探寻队 保定之行再出发

7月20日,红色团史探寻队前往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和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旧址进行参观调研,深入挖掘了保定市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2月成立,为保定市共青团早期组织)建立的那段历史。…… 河小马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河北工业大学“红色文化”专项宣讲团在承德市开展党史宣讲

7月26日上午六点,河北工业大学“红色文化”专项宣讲团成员前往双滦建龙矿业有限公司所在地,计划面向公司部分职工进行党史内容宣讲。本次的主讲人是“红色文化”专项宣讲团红色梦行小分…… 马紫菲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安徽工业大学智能科普团点亮大众科学梦

安徽工业大学宣讲团走进额穆镇十里铺村科普人工智能知识2月5日,安徽工业大学宣讲团走进吉林省敦化市额穆镇十里铺村,开展了…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子返家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赴沙洲县抗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2025年1月24日,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院红色初心实践队分队开展了一次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

探索与实践:新媒体环境下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创新之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其管理和治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在…

寒假宿州科技馆科普宣讲

在刚刚过去的寒假,我有幸参与了宿州科技馆的科普宣讲工作。这段经历宛如一场奇妙之旅,让我在知识、能力与心灵层面都收获了…

弘扬法律,泽润人心

弘扬律法,泽润人心随着技术进步日新月异,跨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导致法律滞后于社会发展,并且社会认知差距大,导致群众无…

最新发布

传承方言古韵,赓续文化新章
在当下,随着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度持续攀升,方言保护已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话题。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独一无二的标识,以及人们情感联系的重要纽带,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与浓郁的民俗风情。然…
讲好校园故事,延续校园薪火
为进一步宣传学校办学成就以及办学特色,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报考安徽工业大学。1月15日,机械学院大学生返家乡实践队回到母校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第一中学开展了“讲好校园故事,延续校园薪火”社会实践活动。图…
古韵新声:非遗视角下的古诗诵读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却无法磨灭传统文化的光芒。古诗诵读,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形式,以其独特的音韵美和意境美,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精神纽带。在非遗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如何让古诗诵读在…
源于惠州,荟聚河海——河海大学学子返惠州市第一中学源泉工程活动纪实
2025年1月19日下午,作为24届惠州一中学子,我们怀着激动与兴奋返回母校,不仅仅是为了怀念往事,更是为了给即将面对高考的学弟学妹们答疑解惑,宣传河海大学,弘扬河海精神,用河海力量激励同学们。本次寒招活…
凝聚社区之力,共绘爱心画卷
2025年1月21日至23日,曲阜师范大学“青心逐梦,倾力乡见”社会实践队奔赴河北省廊坊市,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志愿服务进社区,服务居民零距离”系列志愿活动。在为期三天的实践中,队员们始终以弘扬“奉献、…
青春逐梦,调研赋能乡村振兴
青春逐梦,调研赋能乡村振兴2025年2月9日,曲阜师范大学“青心逐梦,倾力乡见”社会实践队来到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围绕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开展调研,旨在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了解产业对农户收入的影响。队员们…
铁轨上的坚守与变迁——记铁路工作者李宁军的35年职业生涯
在中国铁路行业,有一位坚守了35年的工作者——李宁军。他的职业生涯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中国铁路发展的缩影。他用35年的坚守,见证了中国铁路从人工操作到智能管理的巨大变迁,也用自己的奋斗诠释了铁…
电气学子返家乡:赴南昌的社会实践之旅
南昌之行:电气学子的实践与感悟在这个意义非凡的假期,我作为一名电气专业的学生,踏上了前往南昌的社会实践之旅。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城市,为我带来了一场知识与心灵的双重洗礼。抵达南昌后,…
廿载轨间逐梦:铁路时光的回响与新章
2月10日,青轨新象调研团成员马镜茹有幸采访了一位资深老铁路人。张建华,这位在铁路行业耕耘近20年的普通工作者,正是这万千铁路人中的一员。从最初的线路维修到如今的技术革新,他的职业生涯不仅见证了铁路…
123点燃青春梦想,共绘未来蓝图
安徽工业大学走进蒙城一中:点燃青春梦想,共绘未来蓝图2025年1月20日,安徽工业大学宣讲团走进安徽省重点中学——蒙城一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高校宣讲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向蒙城一中的学子们全面展示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