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走进乡村,发扬文化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作者:程乐胜

青春归巢践初心,反哺家乡绽芳华——记淮北师范大学大学生返家乡实践活动 “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在这个骄阳似火的暑期,一群满怀热忱淮北师范大学的学子背上行囊,告别校园的青葱岁月,踏上了返乡之路。他们带着知识与梦想,投身家乡的热土,参与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返家乡实践活动,用青春的笔触书写着与家乡共奋进的动人篇章。在这里,他们协助组织老年人活动,为桑榆晚景添彩;倾力投入家乡文化宣传,让乡土文化重焕生机。他们的身影穿梭于街巷闾里,成为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奏响了一曲动人的青春之歌。 情暖桑榆,绘就最美“夕阳红” 初到家乡的社区服务中心,实践团队成员们便被委以重任——协助组织老年人活动。面对这项充满温情却也颇具挑战的任务,同学们迅速调整状态,开启了一场与爷爷奶奶们的暖心互动之旅。 为筹备一场趣味运动会,团队成员们可谓煞费苦心。从项目设计到场地布置,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他们摒弃了过于激烈的竞技项目,精心挑选了如“简易保龄球”“套圈夺宝”“慢步接力赛”等既有趣味又相对温和的运动。同学发挥自己的体育特长,耐心地向老人们讲解每个项目的规则,还亲自示范动作。在示范“简易保龄球”时,他轻轻推动手中的皮球,幽默地说:“爷爷奶奶们,咱就像这样,慢悠悠地把球滚出去,撞倒那些瓶子就行,就当是给它们‘挠痒痒’啦!”逗得老人们哈哈大笑,原本对新事物的些许拘谨瞬间消散。 运动会当天,现场气氛热烈非凡。老人们个个精神抖擞,踊跃参与。在“套圈夺宝”区域,一位同学扶着一位视力不太好的老奶奶,轻声说道:“奶奶,您别着急,看准了再扔,咱不图快,就图个开心。”只见老奶奶手微微颤抖着抛出手中的圈,在套中一个小摆件后,脸上绽放出孩子般纯真的笑容,激动地拉着他的手说:“乖孩子,多亏了你,我好久没这么高兴过了!”而在另一边的“慢步接力赛”中,队员们两两一组,陪着老人稳步前行,嘴里喊着:“爷爷奶奶,加油,慢慢来!”加油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和谐的乐章。这场运动会不仅锻炼了老人们的身体,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久违的活力与关爱。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同学们与老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每次活动结束,老人们总是拉着同学们的手,不舍得他们离开,嘴里念叨着:“你们这些孩子真好,就像我们的亲孙子、亲孙女一样,盼着你们下次再来。”而同学们也在与老人们的相处中,收获了成长与感动,更加懂得了关爱与责任的重量。 文化寻根,点亮家乡记忆之光 家乡,那片生养自己的土地,承载着数不尽的历史与文化宝藏。实践团队深知,文化是家乡的灵魂,传承与宣传家乡文化,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他们深入挖掘家乡的民俗风情、历史遗迹,开启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宣传之旅。 为了编撰一本详尽的家乡文化宣传手册,同学们组成多个调研小组,奔赴家乡的各个角落。他们走访了村里的老艺人、民俗专家,听他们讲述那些口口相传的古老故事。在偏远的山村里,有同学找到了一位年逾古稀的民间剪纸艺人,老人虽双手布满老茧,却能在纸上剪出灵动的花鸟鱼虫。这位同学虚心求教,一坐就是一整天,从剪纸的基本纹样到构图技巧,都一一记录下来。他感慨地说:“这些剪纸里藏着先辈们的生活智慧和美好祈愿,我们决不能让它失传。”另一组同学则聚焦于家乡的传统戏曲——黄梅戏,他们跟着戏班子下乡演出,帮忙搬道具、化妆,在后台与演员们深入交流。 经过数周的调研与整理,一本涵盖家乡历史沿革、民俗技艺、传统美食等丰富内容的宣传手册诞生了。手册里,精美的剪纸图片、戏曲唱段介绍、特色美食制作方法一应俱全,配以同学们饱含深情的文字描述,生动地展现了家乡文化的魅力。为了让手册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同学们走上街头、走进校园、深入社区,开展宣传活动。 在热闹的集市上,他们设立宣传摊位,向过往行人发放手册,还现场展示剪纸技艺。同学手法娴熟地剪出一幅幅喜庆的“福”字,吸引了众多赶集的乡亲们驻足观看。他一边剪,一边讲解:“这剪纸啊,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过年过节贴上,喜庆又吉祥,大家都可以学学。”在校园里,他们举办文化讲座,播放家乡戏曲视频片段,让年轻一代对家乡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一位中学生在听完讲座后兴奋地说:“原来我们家乡有这么多厉害的东西,我以后也要好好学习,把它们传承下去。”社区里,同学们组织文化分享会,邀请老人们一同回忆往昔岁月,分享家乡传统习俗背后的故事,让社区居民对家乡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感。 此外,实践团队还借助新媒体平台,为家乡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他们创建了家乡文化公众号、抖音账号,拍摄制作短视频,记录家乡的传统节庆活动、非遗传承人的匠心技艺等。一则关于家乡庆典的视频在抖音上迅速走红,舞龙舞狮、花灯巡游等热闹场景吸引了数十万网友点赞,评论区里满是对家乡文化的赞美与向往。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家乡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在外的游子通过这些平台了解到家乡的新变化,唤起了他们浓浓的思乡情;而家乡的年轻人也对本土文化重拾自信,纷纷加入传承与保护的行列。 与此同时,同学们也时刻注意家乡的环境,同学们发现家乡道路边地上存在很多垃圾,同学们于是决定花费一天时间来清理家乡垃圾,为家乡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环境,当天,我们在家乡的各个地方清理了很多垃圾。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青年对家乡的奉献。青春回响,共赴未来新征程 在这个充实而难忘的寒期实践中,大学生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组织活动的经验、对家乡文化更深的认知,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与成长的蜕变。他们从校园里理论知识的学习者,转变为家乡建设一线的实干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的担当与力量。 回首这段实践历程,同学们感慨万千。有同学说道:“以前觉得家乡就是个熟悉又普通的地方,通过这次实践,我看到了它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些古老的技艺、动人的故事,就像一颗颗明珠,等着我们去擦拭、去传承。我找到了自己的根,也明确了未来努力的方向。”而在协助组织老年人活动中,另一位同学也深受触动:“看到爷爷奶奶们脸上的笑容,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小小的付出能带来这么大的快乐。关爱老人不是一句空话,我们每一个举动都可能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抹亮色。” 家乡的这片土地,同样因这群青年学子的归来而焕发出新的活力。社区工作人员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些大学生带来了新观念、新方法,让我们社区的老年活动丰富多彩起来,文化宣传也有声有色。他们就像一阵春风,吹进了大家的心里,希望以后能常看到他们的身影。”老人们更是对同学们念念不忘,时常向社区打听他们什么时候再来。 展望未来,实践团队的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返家乡实践只是一个起点。他们将带着这份对家乡的热爱与责任,回到校园后更加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素养。无论是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中挖掘家乡文化的更深内涵,还是在职业选择上倾向于为家乡发展助力,他们都已在心底种下了一颗种子。他们期待着毕业后再次归来,以更成熟的姿态投身家乡建设,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继续发光发热,让家乡的明天更加美好,用青春续写与家乡的不解之缘,向着充满希望的未来大步迈进。 随着新学期的钟声敲响,这群怀揣梦想的青年踏上了归校之路,但他们在家乡留下的足迹将永远熠熠生辉,激励着更多学子投身家乡建设的伟大事业,成为家乡发展源源不断的青春动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8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余音不减,余味悠长

7月11日,湖州师范学院“琴曲绕梁,书戏悠长”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入尾声。团队在西校区活动室集合,进行最后阶段的资料汇总与任务分工。一周左右的时间里,…… 朱逸帆 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查看全文 >>

湖师学子琴书非遗项目文化调研进行时

7月11日,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琴曲绕梁,书戏悠长”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迎着阳光,踏上了暑期社会实践第六天的征程。团队在市博物馆和市图书馆进行了对琴书历史…… 王倩 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查看全文 >>

琴书文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尾声

7月11日,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琴曲绕梁,书戏悠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始了第六天的行程,其实差不多已经接近活动的尾声了,外出的活动基本上已经结束,这一天,…… 周枫媛 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查看全文 >>

大学生的非遗传承

2019年7月11日,“琴曲绕梁,书戏悠长”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西校区展开了最后一天的活动。全体成员来到活动室集合。负责人分发的任务是撰写2000字左右的总结报告和…… 张代珍 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查看全文 >>

湖师非遗调研新阶段

7月11日,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琴曲绕梁,书戏悠长”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经过昨日博物馆和图书馆一行,同学们不但收获到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 夏王兰 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查看全文 >>

“琴曲绕梁,书戏悠长”调研报告进行时

7月11日,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琴曲绕梁,书戏悠长”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湖州师范学院西校区活动室进行琴书书面资料整理。实践团今日所有工作的开展都基于近日…… 朱婉宁 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查看全文 >>

湖师学子探访两馆

7月10号,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琴曲绕梁,书戏悠长”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工作的第五天。冒着风雨,实践团今天外出来到湖州市博物馆和湖州市图书馆进行调研。很多…… 周欣月 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查看全文 >>

琴曲绕梁,书戏悠长——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开展琴书非遗调研暑期实践活动

2019年7月6日,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非遗传承调研小分队走上街头,走进文化馆,走进琴书,开始对“湖州琴书”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探寻。文学院这支非遗团队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杨赟 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传递法治火种,共筑基层防线

传递法治火种,共筑基层防线在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中,基层法治建设至关重要,它是法治大厦的基石。基层地区的群众对法律知识的…

社区多元服务,点亮温情灯火

在下洼镇永丰村(以下简称永村),“云帆济沧海”社会实践成员见证了一场以爱为名的多元服务热潮持续涌动,宛如点点灯火,驱…

多元服务润社区,温暖情怀沁人心

在沾化社区,一场以“多元服务润社区,温暖情怀沁人心”为主题的社区服务创新实践正蓬勃展开,一系列贴心、多元的服务举措如…

“棋”思妙想 “艺”决高下

“棋”思妙想“艺”决高下为更好的丰富社区内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韵新风…

巧手剪窗花 共迎幸福年

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居民了解和感受剪纸艺术的优秀内涵和无穷魅力,曲阜…

最新发布

中国青年网吉安1月19日电[具体实践时间]电
“福”字,是春节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符号,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践队来到朱仙镇,拜访了当地知名的木版年画艺人李爷爷。走进李爷爷的工作室,一股浓郁的墨香扑面而来,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木版年…
溯水浒风云 塑非遗新韵
青砖黛瓦间沉淀着快意恩仇的江湖记忆,飞檐斗拱下跃动着非遗技艺的时代脉搏。2月9日,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寻根,筑梦中华”实践队走进阳谷县狮子楼非遗文化街区,以“解码水浒非遗密码,激活古城文化基…
利辛民俗特色文化传承
利辛民俗特色文化传承大学生网报利辛二月九日电(通讯员李朋宇)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赴黑龙江,安徽马鞍山,宿州等地“执守艺萃,承古耀今”实践团队,于利辛开展了利辛民俗特色文化传承宣讲活动,让更…
致敬抗美援朝老兵,传承不朽精神
2月6日,这个意义非凡的日子,“乡村振兴走基层,砥砺奋进谱新篇”实践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往看望抗美援朝老兵刘爷爷。这次经历,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让我深受触动,灵魂也得…
点滴服务,汇聚社区温情
社区贯穿于人们活动和发展的各方面,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安全、公平、友谊和发展。为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1月26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银路铜行”实践队在社区进行了社区服务…
大学生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践行青春担当传递社会温暖
为弘扬新时代志愿服务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锤炼本领、服务民生,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春践履,探菌致知”寒假社会实践队伍组织开展了“青春志愿行·温暖社区情”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
张家台村旅游业发展与空间结构纪实调研
一、筹备阶段活动伊始,“渔隅勘行”社会实践队便紧锣密鼓地展开了网络资料收集与信息查询工作,细致梳理了张家台村的历史沿革、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等信息。在此基础上,队伍制定了详尽的任务安排与活动…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智慧助老,让科技温暖银发生活
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新卷旧情,智绘故园”实践队社会实践团队在山东省泰安市开展了社区服务,实践队员利用寒假时间向社区的老年居民们开展公益课堂,教授一些基础的手机使用知识。旨在让老年人在信息化时…
宣传党史
近日,“乡村振兴走基层,砥砺奋进谱新篇”实践队有幸参与了一次宣传党史的活动。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党的光辉历程,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党的伟大和艰辛。在活动中,我们走进社区、学校,通过展板…
武汉大学“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赴湖南省茶陵县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开展社会实
2025年1月15日至1月17日,武汉大学法学院“法护古迹,盾守文明”实践队聚焦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前往湖南省茶陵县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实践调研。期间,队员们跟随茶陵县文旅局工作人员实地考察了工农兵政府、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