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一座名为鲁源新村的小村庄,正以“文化振兴”为引擎,书写着乡村振兴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篇章。作为孔子诞生地的千年古村,鲁源新村曾因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基础薄弱而被称为“穷乡僻壤”,如今却通过深挖儒家文化资源,实现了从“落后村”到“明星村”的蝶变。2025年1月10日,“文韵耆治”实践队走进鲁源新村,探寻其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以创新推动养老服务的实践经验。
文化振兴:从“穷乡僻壤”到“儒韵新村”
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动能
鲁源新村依托“孔子故里”的文化优势,将儒家经典融入村庄建设。实践队成员参观了村内打造的“一站四馆一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鲁之源”“鲁之风”“鲁之雅”“鲁之颂”四大展馆,深入了解了该村的村史、农耕文化、非遗技艺(如尼山砚、楷木雕刻)及家风家训,这种多样化的展览吸引游客体验传统文化。
民宿经济与非遗体验
村集体成立“民宿联盟”,引导村民将住房改造为民宿,目前全村已有180余家民宿,年均收入超5万元/户。“文韵耆治”实践队的成员们分别体验了投壶射箭、桑皮纸制作等文化活动,亲身感受这种“可参观、可体验、可携带”的文旅产业链。在走访过程中,成员们还了解到村民颜俊的“鲁源印象”民宿在国庆假期一房难求,年收入达8万元,印证了“文化饭碗”的含金量。
养老创新:幸福食堂与老年公寓的温情实践
互助养老模式
针对老龄化问题,鲁源新村探索“幸福食堂+老年公寓”的互助养老模式。幸福食堂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餐食,其他老人仅需支付象征性费用。实践队成员在与村里老人交谈的过程中,一位老奶奶感慨:“现在不想做饭就到食堂吃,还能和老邻居聊天,日子舒坦!”老年公寓配备暖气、棋牌室和活动中心,满足老年人生活与社交需求,100余位老人在此安享晚年。
乡风文明:文化浸润下的治理现代化
家风传承与社区凝聚力
鲁源新村将家风家训融入楹联文化,邀请书法家为每户定制楹联,如“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潜移默化培育文明乡风。村内设立“笑脸墙”“最美家庭”评选,倡导邻里和睦、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智能化治理与生态建设
在村书记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们还了解到党群服务中心推出了“智能鲁源”APP,村民可线上办理政务、缴纳水电费,并参与村务决策。村内还实施河道治理工程,打造鲁源花海、生态湿地,形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宜居环境。
鲁源新村的实践表明,乡村振兴需立足文化根脉,将传统资源转化为现代产业优势。未来,鲁源新村计划创建3A级景区,力争三年内村集体收入突破500万元,成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这一目标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齐鲁样板”,更彰显了文化自信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生命力。鲁源新村的故事,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交织的生动实践。在这里,儒家经典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村民餐桌上的温暖、民宿门前的笑语、老人眼角的幸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8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