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曲阜市尼山镇,一座名为鲁源新村的村庄正以“文化+互助养老”的创新模式,破解农村老龄化难题,成为乡村振兴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典范。2025年1月10日,曲阜师范大学文韵耆治实践团深入鲁源新村,探寻这座千年古村的养老新实践,记录其如何以儒家文化为根、以村民自治为基,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从愿景变为现实。
文化赋能:儒家基因激活养老产业生命力
文化资源转化,打造文旅康养新业态
鲁源新村紧邻尼山圣境景区,依托孔子故里的文化底蕴,将儒家“孝悌”思想融入养老产业。实践队成员在参观过程中,发现村内打造了儒学美德示范街,以青砖灰瓦、卷轴造型展示《论语》名句,并引入尼山书房、孔府印阁等文化体验项目,形成“文化+旅游+康养”融合产业链。 村民通过发展民宿、非遗手造等产业,既富了口袋,也传承了文化。实践队员们从村书记那里得知,目前,全村182家民宿年均收入超5万元/户,带动就业600余人,实现了“以老助老”的文化价值与经济收益双赢。
孝道文化浸润,营造尊老敬老社会氛围
村内广泛开展家风家训征集活动,为每户定制楹联,如“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并通过“笑脸墙”“最美家庭”评选强化孝道传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举办“经典诵读”“家风故事会”,将孝老爱亲融入村民日常生活。78岁的刘保安老人入住老年公寓后,主动组建老年艺术团,带领村民演奏传统乐器,让儒家礼乐文化焕发新活力。
机制创新:“幸福食堂+老年公寓”构建互助养老新范式
低成本普惠养老,破解农村空心化难题
针对70岁以上老人占比高、子女外出务工的现状,鲁源新村首创“幸福食堂+老年公寓”模式。70岁以上老人可自愿入住公寓,食堂每日餐费仅5元,80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目前,190位老人入住公寓,46名老人在食堂用餐,实现“家门口养老”。 公寓内配备暖气、棋牌室和活动中心,食堂餐食软烂适口,兼顾营养与口味。
志愿服务激发“银发活力”
村内成立“情暖夕阳”志愿服务队,15名志愿者定期为老人提供理发、清洁、文娱活动等服务。实践队成员到访时参加了正在进行的“粥到”暖人心的志愿活动,为老人们送去温暖。健康老人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获得“信用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形成“助人自助”的良性循环。刘保安老人不仅生活无忧,还担任艺术团团长,带领村民排练《礼仪之邦》舞蹈,登上国际孔子文化节舞台,展现乡村老人的精神风貌。
治理效能:议事协商机制保障养老可持续发展**
多元共治,激活养老内生动力
村集体成立“民宿联盟”,统筹调配游客资源,将部分收益反哺养老事业。同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如与外卖平台合作送餐、邀请电商专家培训村民。在资金使用上,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确保决策透明。村民孔凡玲经营民宿后感慨:“‘有朋自远方来’的待客之道,让游客感受到儒家文化的温度,也让我们更有动力服务好老人。”
鲁源新村的实践表明,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文化与治理的协同创新。未来,鲁源新村计划创建3A级景区,进一步整合文旅与养老资源,让更多老人共享乡村振兴成果。正如村党总支书记刘承彪所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振兴最美的风景,更是村民幸福生活的根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8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