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金寨峥嵘岁月,赓续今朝时代华章
中国青年网六安2月6日电“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近日,来自曲阜师范大学的“新卷旧情,智绘故园”寒假实践队的实践队员走进安徽金寨,这片浸染着无数先烈热血的红色土地,探寻历史的足迹,感受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金寨,地处大别山腹地,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踏入金寨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连绵的青山,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
图片为实践队员在观看旧址简介 詹林若 供图
实践队员来到了六安六区十四乡苏维埃政府旧址,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旧址的墙壁上,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的标语,每一个字都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实践队员听着讲解员的生动讲解后,更是能够理解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无数金寨儿女为了理想信念,毅然投身革命,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捍卫着这片土地的心情。
图片为实践队员参观旧址里的纺织机 詹林若 供图
走进旧址内部,老式的织布机、陈旧的桌椅等物件静静陈列着。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却是当年革命生活的真实写照。它们见证了革命先辈们在艰苦条件下的坚韧与顽强。据当地的讲解员介绍,在革命时期,这里不仅是政权建设的中心,也是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妇女们在这里纺纱织布,为前线的战士们提供物资支持;战士们则在这里商讨作战计划,为保卫根据地而日夜操劳。实践队员看着一台台织布机虽然早已停止了运转,但仿佛还能听到当年那“吱吱呀呀”的纺织声,它们承载着无数金寨妇女的辛勤与汗水。实践队员抚摸着那些陈旧的桌椅,虽然表面已经斑驳,却依然透露出一种庄严与肃穆,它们见证了无数革命战士在这里为了理想与信念而奋斗的夜晚。这些物件,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图片为实践队员参观大湾旧址 詹林若 供图
随后,实践队员来到了大湾,习近平总书记于 2016 年 4 月 24 日来到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并走进村名家中关切询问。并仔细查看《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情况调查表》,询问搬迁等支出和补贴情况,以及愿不愿意搬迁到山下去等问题。当地干部还沿途向总书记介绍茶园、鱼塘、小型光伏电站等扶贫项目,习近平总书记一一询问生产经营、成本效益,同大家一起算脱贫时间。在村民家的小院里,当中摆着一张方桌,桌上放着一筛花生,旁边是一圈椅子,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坐下来与乡亲们座谈。实践队员也认真的参观着大湾旧址,在当年村民们围坐的地方感受着欢快的气氛仿佛身临其境,深有体会。实践队员还采访了一些村民对于乡村振新的感受,村民们都表示乡村振新让他们都过上了新日子,好日子。
金寨的革命历史,不仅是一部英勇抗争的奋斗史,更是一部伟大精神的传承史。在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孕育出了无数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金寨人。如今,这种精神依然在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
在新时代,金寨人民继承和发扬着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近年来,金寨县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曾经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已焕发出勃勃生机。特色农业、红色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继续走好前行的路。”这句话很适用于金寨这几百年的发展。这句话不仅是对金寨发展的最好诠释,也是对实践队员们的一次深刻教育。他们深知,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努力学习,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讯员 詹林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8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