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龙辞岁,金蛇报春。在蛇年新春即将来临之际,天津市东丽区东丽文化馆精心策划并举办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非遗活动,例如京津冀非遗交流展,非遗文化交流展示墙。这些活动让非遗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连接邻里情感、传承民族精神的纽带。
在文化多元融合的时代浪潮下,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枢纽,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地域风情。近日,一场规模盛大的京津冀非遗展示活动在天津市东丽区隆重举行,吸引了众多目光,让人们得以近距离领略三地非遗的独特魅力。2025年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科技慧聚,社创未来”实践队来到东丽文化馆,参观京津冀非遗文化展,了解其中的内涵背景。
此次展示活动内容丰富,涵盖了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多个领域。传统技艺类中,北京的景泰蓝制作技艺格外吸睛。其制作工序繁杂,从设计、制胎、掐丝、点蓝,到烧蓝、磨光、镀金,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在现场,匠人熟练地用镊子将柔软的铜丝掐成各种精美图案,再细心地点上五彩斑斓的珐琅釉料,仿佛在金属上描绘着梦幻的画卷,让观众惊叹于这门古老技艺的精湛。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也不甘示弱,其以木版套印与手工彩绘相结合的独特工艺,呈现出细腻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和丰富的寓意。一幅幅精美的年画,题材广泛,既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也有反映民间生活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天津地区的民俗风情。河北的曲阳石雕则以其雄浑大气、造型逼真的特点,吸引了众多人围观。雕刻艺人手中的刻刀如灵动的画笔,在坚硬的石材上雕琢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和花卉,每一件作品都散发着艺术的光芒。
在传统美术领域,北京的面人郎,以其细腻逼真的面塑作品让人拍案叫绝。小小的面团在艺人手中,经过搓、揉、捏、掐等手法,瞬间变成了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眉眼之间尽显神韵。天津的剪纸艺术同样别具一格,艺人以纸为画布,剪刀为笔,剪出的作品线条流畅、构图精巧,无论是花鸟鱼虫还是人物风景,都惟妙惟肖。河北的内画艺术,更是将绘画艺术与传统鼻烟壶相结合,在小小的壶内,用特制的弯笔绘制出精致的山水、人物、花鸟等图案,展现出独特的微观世界之美。
京津冀非遗展示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传承与发展的探索。通过这样的活动,三地非遗项目得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促进了非遗的创新与融合。同时,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关注非遗,为非遗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未来,相信京津冀地区的非遗文化将继续绽放光彩,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贡献独特的力量。通过本次参观将对非遗文化又更加深刻的认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8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