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播历史与文化,2025年2月6日,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级施敦伟同学积极响应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在含山县褒禅山景区展开社会实践活动并圆满结束。
这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这片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地方。“华阳洞天藏古刹,千古美文颂褒禅”,景区音响播放的古筝乐曲、藏于山中的禅声、满山已落叶的树林,一切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进入园区,可见一个刻有“褒禅山”三个字的大鼎。此鼎位于群山之间,显得格外庄重而神圣。据工作人员介绍,褒禅山实为几座山峰的总称,东起灵芝山,西止鳌鱼岭,又有起云峰、碗儿岭等,每一座山的名称都有其来历。山上怪石嶙峋,有的呈棕灰色,夹以白、朱、黄、青、红等色。自唐朝始,褒禅山即为我国佛教圣地之一,褒禅寺历史悠久,香火旺盛,在佛教文化传播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唐贞观年间,高僧慧褒禅师结庐山下,死后葬于此,其弟子将旧名花山改为褒禅山并沿用至今。现山中有慧空禅院即华阳寺,为明人郑和所建,气势宏伟,后屡有修建。
行走在通往华阳洞的笔直小道上,映入眼帘的便是尽头处的那尊气宇轩昂,神情执着,手持“万言书”的白色塑钢王安石塑像。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曾游历褒禅山,写下了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让褒禅山声名远扬,该文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被选入高中必修教材。
塑像后面便是华阳洞的入口了。华阳洞是褒禅山旅游区的主景观,洞深1600米,有10大景区、102个景点,属于喀斯特石灰溶岩洞群。洞群分前洞、后洞、天洞、地洞,特点是“洞中有洞,洞里有河,河上泛舟,洞洞相通”。华阳洞内的摩崖石刻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对象,洞口的石壁上也留有许多不同朝代古人石刻,字迹依稀可辨。
通过此次“返家乡”实践活动,让我感受到我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博大精深。褒禅山见证了众多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伍子胥古道沿途的古村落、古寺、古街、古关隘等,是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对褒禅山的保护与宣传,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也是文化的传承。相信在未来,它将继续发挥着独特价值,让更多人铭记那段历史,传承着这独特的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7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