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 月,我作为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实践队的一员,参与了盐城市非遗文化考察活动。这次实践,让我对盐城非遗文化有了深刻认知,也收获了诸多感悟。
踏入中国海盐博物馆,我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盐文化的悠久历史。大型盐田场景复原模型生动展现了古代盐民 “煮海为盐” 的艰辛。盐工们在炉灶前忙碌的微缩身影,让我对先辈们的勤劳和智慧肃然起敬。古老的制盐工具,如石制盐盘、竹编盐笕,它们虽历经岁月,却依然散发着历史的光芒,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盐文化传承人张老交流,更是让我对盐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盐不仅是生活中的调味品,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古代严苛的盐政制度到现代盐业的蓬勃发展,盐文化贯穿了历史的长河。这次盐文化探寻,让我深感传承这一非遗瑰宝的使命感。在现代社会,我们应通过多种方式,让盐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比如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盐文化的历史故事和价值,开发与盐文化相关的创意产品。
在江苏淮剧博物馆的淮剧文化体验活动同样令人难忘。淮剧传承人李老师的唱腔示范,让我领略到了淮剧的独特魅力。她婉转悠扬的嗓音,将淮剧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她的指导下,我尝试哼唱经典唱段,从最初的生涩到逐渐找到感觉,这个过程让我对淮剧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服饰道具展示区,我体验了传统淮剧服饰的穿戴和道具的使用。服饰上精美的刺绣、飘逸的水袖,以及道具师傅对各类道具用途的讲解,都让我感受到了淮剧艺术的细腻与考究。在妆容绘制区,化妆师傅一边为我描绘脸谱,一边讲解不同妆容代表的人物性格和身份,让我仿佛穿越到了戏曲世界。这次淮剧体验活动,不仅让我近距离感受了淮剧的魅力,也让我意识到传承淮剧这一古老非遗艺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举办更多的淮剧体验活动,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参与,还可以将淮剧元素融入现代艺术创作中,让淮剧更贴近现代生活。
实践后期,我们与盐城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深度座谈。发绣传承人陈师傅对发绣传承的忧虑,让我意识到非遗传承面临的现实困境。发绣工艺复杂且耗时,愿意学习的年轻人稀缺,这是许多非遗项目共同面临的问题。董永传说的传承人王老师希望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让古老传说重焕生机,这为非遗传承提供了新思路。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有责任为盐城非遗传承贡献力量。我们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有趣的短视频或直播,展示盐城非遗的魅力;开发与盐城非遗相关的创意产品,如发绣饰品、董永传说主题文具等,让非遗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这次盐城非遗调研实践,让我深刻领略了盐城非遗的深厚底蕴。盐城非遗是地域文化的璀璨明珠,我们应积极投身到非遗保护与传承中。未来,我将持续关注盐城非遗,通过实际行动为弘扬地域优秀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也期待更多人能关注盐城非遗,共同守护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让盐城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7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