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5年1月20日至22日,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池河镇迎来了一场文化与爱国情怀交织的盛会。活动分为两个部分:1月20日的“探秘糕点之乡,品味池河糕文化”活动,以及1月22日在定远县举办的“我和我的祖国”万人合唱活动。这两场活动不仅展现了池河镇的传统文化魅力,更通过万人合唱的形式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
池河镇糕点文化探秘
1月20日上午九点,活动在池河镇的标志性建筑——太平桥拉开帷幕。太平桥始建于清代,是池河镇历史文化的象征。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太平桥的建筑特色及其在池河镇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后续的糕点文化探秘活动奠定了历史基调。
离开太平桥后,活动人员带领大家走进了池河镇的糕点街区。池河镇素有“糕点之乡”的美誉,街道两旁林立着多家老字号糕点店,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糕点香气。工作人员简要介绍了池河镇的几家知名糕点店,包括“金万隆”“老字号池河糕”“甜蜜坊”等。
制作池河糕的过程十分讲究,从选料到成品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包括将糯米炒熟磨粉、混合热水、糖和麻油等成分、压平、过滤、蒸制、冷却、切片等一系列步骤。每一块合格的池河糕都需要达到特定的标准,如长度、宽度、厚度及重量,并且要求色泽洁白、口感细腻、香气四溢。
在当地,池河糕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每逢节日或者重要场合,人们都会互赠池河糕,寓意步步高升、幸福安康。因此,无论是探访亲友还是庆祝喜事,池河糕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活动人员简要介绍了池河镇的几家知名糕点店,包括“金万隆”“老字号池河糕”“甜蜜坊”等。这些店铺不仅在当地享有盛誉,还吸引了周边城市乃至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品尝。池河镇的糕点文化,早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采访结束后,活动人员带领大家参观了池河糕的具体生产过程。采访结束后,活动人员带领大家参观了池河糕的具体生产过程。在金万隆糕点店的后厨,参与者们亲眼目睹了池河糕的制作过程。池河糕的制作过程充满了讲究和独特之处,这些细节不仅体现了传统工艺的精髓,也保证了最终产品的高品质。以下是池河糕在制作过程中的一些独特之处和讲究的地方:
选料严格:池河糕的主要原料是糯米,但并不是所有的糯米都适合用来制作池河糕。通常会选择颗粒饱满、色泽洁白的优质糯米作为原材料,确保糕点的基础质量。
精细加工:糯米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处理,首先是清洗干净后晾干,然后用小火慢慢炒至微黄,接着再磨成细腻的糯米粉。这个过程中,火候的掌握至关重要,过火会导致糯米粉变色,影响糕点的颜色和口感;火力不足则可能使糯米粉不够干燥,影响后续步骤。
配料比例精准:除了糯米粉外,还需要加入适量的蔗糖和麻油等成分。这些配料的比例需要非常精确,过多或过少都会直接影响到成品的质地和风味。传统的做法中,还会根据季节调整配方,比如冬季会适当增加糖的比例以适应较低的温度。
独特的成型工艺:将混合好的材料压平后,需要用特制的模具进行成型,然后再通过手工切割成薄片。这一步骤要求操作者具备极高的技巧,既要保证每一片糕的厚度均匀,又要使其表面光滑无瑕疵。
蒸制与冷却:成型后的糕点需要放入蒸笼中蒸制,时间长短视具体条件而定,通常为数分钟至十几分钟不等。蒸好后不能立即包装,而是要放置一段时间让其自然冷却,这样可以使糕点内部结构更加紧密,口感更佳。
包装保存:为了保持池河糕的新鲜度和原有风味,通常会使用防潮性能良好的材料进行包装,并且建议存放在阴凉干燥处。
这些细致入微的制作流程反映了传统手工艺人对品质不懈追求的精神,也是池河糕能够历经岁月而不衰的重要原因。每一块池河糕都是对手艺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图为制作池河糕的包装阶段。吴晨星供图
参观过程中,参与者们不仅了解了池河糕的制作工艺,还亲自体验了部分制作环节。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对池河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池河镇的糕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和我的祖国”万人合唱活动纪实
1月22日,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举办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我和我的祖国”万人合唱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表达人民群众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活动筹备期间,定远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图为活动人员在太平桥歌唱“我和我的祖国”。吴晨星供图
当天上午,定远县体育场内人山人海,来自全县各行各业的群众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这场爱国盛会。活动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随后,万人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参与者们挥舞着手中的国旗,用嘹亮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深情祝福。
此次万人合唱活动不仅规模宏大,还融入了多种创新元素。活动现场设置了巨幅国旗展示区、爱国主题摄影展以及红色文化宣讲区,让参与者在歌唱之余,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历史与文化。此外,活动还通过直播平台向全国观众实时转播,吸引了数百万网友在线观看。
万人合唱活动的深远意义
1月22日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举办的“我和我的祖国”万人合唱活动,不仅仅是一场展现当地人民对祖国深厚情感的盛大集会,更是定远县文化建设中的一次重要里程碑。这次活动不仅成功地将全县各行各业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还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和参与,深化了民众对于爱国主义的理解与感悟。
图为活动人员在一起歌唱“我和我的祖国”。吴晨星供图
当天的活动在定远县体育场热烈展开,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年龄层的群众齐聚一堂,用歌声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体现了定远县居民强烈的爱国情怀,也展示了当地政府在组织大型文化活动方面的高效能力。更重要的是,此次活动为全县的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纽带。
展望未来,定远县计划继续以类似的大型活动作为载体,进一步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开展:基于此次万人合唱活动的成功经验,定远县将进一步策划并实施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如文化节、艺术展览等,旨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特别关注青少年群体,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设计更多适合青少年参与的爱国主义主题活动,如知识竞赛、主题演讲等,帮助年轻一代更好地理解和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利用社交媒体、直播平台等多种新媒体工具,广泛传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相关活动中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积极寻求与其他地区乃至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机会,通过互办文化周、艺术展等形式,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发展。政府将鼓励和支持更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共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向纵深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定远县希望能够不断巩固和发展此次活动所取得的成果,使爱国主义真正深入人心,成为每一位居民心中最坚实的精神支柱。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纪念,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有力支撑,激励着大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这两场活动虽然形式不同,但都体现了文化与爱国情怀的深度融合。池河镇的糕点文化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万人合唱活动则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这种文化与爱国情怀的交融,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结语
2025年1月20日至22日,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池河镇的两场活动,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通过万人合唱的形式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祖国的深情祝福。这两场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爱国情感的集中表达。未来,池河镇和定远县将继续以文化为纽带,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4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