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茶产业、茶文化优势。近年来,日照市深化“日照绿茶”地理标志品牌建设,深入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富农。为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茶产业的发展,2025年1月10日-1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星光不负守田人”社会实践队前往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秦家官庄村、双庙村、陶家村等多个村落开展调研活动,以期探寻当地茶农生计现状,助力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本次社会实践主要以实地调查、访谈对话、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通过倾听东港区乡村茶农心声以及村委会的介绍,了解茶园的发展现状以及茶农当下茶园种植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开展调研活动,实践队员前期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提前召开动员大会明确队内分工,进行相关部署与物资准备;为熟悉调研流程,实践队长提前带领队员走访部分村落,通过预调研测试问卷设计的合理性与调查流程的可行性,为正式调研茶园发展与茶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图为实践队长韩珺浠进行调研前的工作部署。逄兰 供图
实践队员分组前往秦家官庄、苏家村等地,首先向村委工作人员询问了近几年的茶农数目及变化、茶园面积等基本数据,实践队员也得知村委会成员会根据村民的意愿考虑进行茶树的统一采购,并定期进行调查询问采取相关的茶农扶持政策。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与引导下,实践队员查阅文献资料,或者图片影像等资源,更全面了解本地茶园的由来及演变过程。实践队员通过实地走访可知,茶园大多分布在平原与丘陵,很多当地茶农的茶园地由口粮地转来,是因为分布区土壤较为贫瘠;靠近水库的村庄取水较为容易,从而茶园灌溉比较容易,但专业性的灌溉设施较为少见。实践队员还从一位茶农口中得知,当地种植的茶树虽然年数不短,但都是茶树的新品种,如无性系茶树较为普遍。此外,通过炒茶厂经营者的介绍与对炒茶机的参观,实践队员接触到了茶叶销售的基本过程:当地茶农进行鲜茶种植,成熟后采摘送至茶厂,由茶厂进行统一的收购、炒制并进行销售。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实践队员收集了一百余份当地村民对茶园的反馈以及村民对茶园的日常管理。接着通过资料收集以及茶农口述,对多个村庄进行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实践队员们还跟随工作人员了解到近年来乡村茶产业发展和生产工作,工作人员提到:计划提升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探索智能化采摘与流水线生产,强化“日照绿茶”特色品牌,完善产业链,培育新茶产业生产力。同时,实践队员走访的几个村庄都种植生态茶园,积极走上绿色环保、零污染、可持续发展的茶园经营道路。
图为秦家官庄茶农向实践队员介绍茶园种植的基本情况。穆雪慧 供图
各个村庄的茶园发展存在一些共同的阻滞因素,茶园生产经营以家庭为单位,茶农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茶园面积普遍较小,且茶叶品种单一,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茶农收入较不稳定;部分村庄如陶家村的灌溉取水是影响茶园发展的因素之一;干旱、冻害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但茶农难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管理;大部分茶园由中老年人经营,较难接触网络销售,难以跟随社会发展的新兴趋势等,面对存在问题并结合当地居民的具体意愿,实践队员通过调查得到的信息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对于当地政府,队员们建议开展以茶叶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如茶叶种植援助、茶叶知识普及等,同时评估这些活动对提升社会公益意识、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及时反馈,考虑成立茶园经营合作社;在此基础上,队员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积极为茶园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例如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线上宣传与直播带货等方式有效拓宽茶叶的销售渠道,并设计更加新颖独特、具有文化内涵的茶叶包装,以吸引更多消费者,进一步提升茶园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有效推动当地茶园经济的发展。
实地调研活动圆满结束后,队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茶园从初创到如今的蓬勃发展历程,更深刻认识到茶产业作为当地经济支柱所发挥的重要推动作用。(通讯员 梁静雪)
图为“星光不负守田人”社会实践队成员集体合照。韩珺浠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4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