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运兵道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老城区地下,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以下是我查阅资料和亲身感受:
- 历史渊源:东汉末年,曹操在家乡亳州修建地下运兵道,用于军事作战,曾在讨伐董卓失败后,用此道迷惑敌人,显示兵多之势。晋、隋、唐、宋等朝代均有续建和修复,南宋嘉熙四年因黄河泛滥被淤泥堵塞掩埋,1969年在“深挖洞、广积粮”活动中被大范围发现。
- 建筑特色
- 规模宏大: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伸通达城外,总长度为1.2万米,已发现近8000米,目前可供游览的长度达600多米。
- 地道类型多样:有单行道、平行双道、上下二层道和立体交叉道等。单行道仅容一人通过;平行双道由两条单行道组成,相隔约3米,可并行或逆行;上下二层道被称为“原始立交桥”,用于人员分流。
- 结构复杂:历经多个朝代修葺,材料结构有土木结构、砖土结构、砖木结构、浑砖结构四种。
- 设施完备:设有猫耳洞、障碍券、绊腿板等军事设施,还有通气孔、灯龛等附属设施,猫耳洞可截击敌兵或避让己方人员,障碍券能降低敌兵战斗力,绊腿板可绊倒不熟悉地形的敌兵,通气孔保证空气流通,也可作临时出入口。
- 主要景点
- 谯望楼:始建于东汉末年,为曹操所筑,2015年在地下运兵道出口处重建,融合了汉代建筑风格和亳州元素,地上六层为建安文学馆,负一层是运兵道入口。
- 建安文学馆:目前中国唯一一座系统介绍建安文学的展馆,以“三曹七子”的文学艺术成就为主题,陈列实物、资料及艺术品,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展示建安文学辉煌成就。
- 衮雪石碑:在地下运兵道出口处,刻有曹操唯一真迹“衮雪”。汉建安24年,曹操驻兵汉中褒谷口,见褒河流水冲激撞石飞花,挥笔题写“衮雪”二字。
- 价值意义:曹操运兵道是迄今中国规模最大、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地下军事通道,对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建筑、军事战术以及曹操军事思想具有重要意义,被誉为中国的“地下长城”,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3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