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温岭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实践纪实
中国青年网台州2月4日电(通讯员 陈龙)
1月14日至1月19日,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图书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生志愿者。团队成员陈龙、等以“青春助力书香,服务温暖寒冬”为目标,在为期6天的实践中累计服务超400小时,协助图书馆完成图书管理、读者服务、文化活动策划等任务,惠及读者800余人次,为市民营造了高效、温馨的阅读环境。
服务内容精细化 打造文化服务标杆
本次志愿服务以温岭图书馆总馆及城南分馆为实践基地,志愿者分为资源整理组、读者服务组、活动支持组三大团队,分工明确、协作高效。
资源整理组每日提前1小时到岗,按照《中图法》完成图书编码、分类及上架工作,累计整理图书1.2万余册。针对寒假期间学生读者增多的特点,团队特别设置“寒假推荐书架”,集中陈列学科辅导书、经典文学作品等,方便学生快速查找。此外,志愿者发现部分老旧书籍存在脱页问题,主动利用午休时间修补图书230余本,并标注“爱心修复”标签,受到读者好评。
读者服务组负责咨询引导、设备操作指导及特殊群体帮扶。1月16日,一位老年读者因不熟悉自助借阅机操作焦急无措,志愿者陈龙立即上前协助,耐心演示扫码、确认、取书等步骤,并为其手写操作流程图。事后,该读者特意留言:“小伙子细致又热情,让我感受到科技的温度!”团队还针对儿童读者设计“积分打卡”活动,引导小读者遵守阅览纪律,日均减少喧哗事件20余起。
活动支持组协助图书馆开展“书香温岭·文化惠民”系列活动。1月18日,“非遗剪纸迎新春”活动中,志愿者提前布置展台、准备材料,并担任“文化小导师”,向50余名参与者演示剪纸技巧。活动期间,团队成员吴峰还主动采访剪纸传承人,撰写活动纪实稿,被图书馆微信公众号采用。
流程标准化管理 凸显青年专业精神
为提升服务效率,团队制定《温岭图书馆志愿服务指南》,明确岗位职责与操作规范。例如:
- 图书上架实行“双人核验制”,确保编码、分区、序号完全一致;
- 接待读者需遵循“微笑—倾听—解决”三步流程,禁止使用手机或闲聊;
- 突发情况(如设备故障、读者冲突)需立即上报并启动应急预案。
图书馆副馆长评价:“志愿者不仅执行力强,还主动优化服务细节。他们提议在少儿区增设‘静音提醒地贴’,使区域噪音分贝下降30%。”此外,团队引入“服务日志”制度,每日记录问题与改进建议,累计提交12条有效优化方案,其中8条被馆方采纳。
实践收获立体化 深化社会责任认知
本次实践让学生从多维度理解公共文化服务的价值,实现个人能力与社会责任的双重提升。
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创新”
志愿者陈龙在整理地方文献,发现温岭渔家文化资料分散。他提议设立“海洋文化主题角”,并联合团队制作图文展板,系统介绍石塘石屋、大奏鼓等非遗项目。该展区日均参观量达百人次,成为图书馆新亮点。
从“服务提供者”到“文化传播者”
在协助“亲子共读沙龙”时,志愿者需提前研读推荐书目。林悦表示:“为了向家长解释绘本的教育意义,我查阅了大量儿童心理学资料,这让我意识到文化服务需要专业积淀。”活动结束后,多名志愿者报名成为图书馆“文化推广志愿者”,计划长期参与相关工作。
从“个人成长”到“团队共进”
1月17日,图书馆因电路检修临时闭馆,大量读者滞留。团队迅速分工:一组通过公众号发布通知,二组在入口处解释引导,三组为急需借书的读者办理人工登记。20分钟内化解矛盾,馆方称赞:“应变能力不输专业团队!”
社会反响积极 助力文化惠民实效
志愿者的付出获得多方认可。温岭市文旅局在社交媒体发文表扬:“青年学子用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城市文化注入青春能量。”活动期间,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调查显示,97%的受访者对志愿者服务表示“非常满意”。
读者王女士在反馈表中写道:“志愿者帮我找到了绝版的地方志,他们的热情让寒冬的图书馆充满暖意。”此类留言累计收到90余条,部分内容被制成展板陈列于馆内,成为激励志愿者的精神动力。
未来展望 青春与书香同行
本次社会实践以温岭图书馆为起点,架起了青年学子与社会服务的桥梁。未来,团队计划与图书馆共建“大学生文化实践基地”,将志愿服务纳入社会实践学分体系,推动服务常态化。同时,总结本次经验编制《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标准化手册》,为更多地区提供参考。
以书为舟,载梦前行;以行践知,不负青春。
配图说明
1.志愿者陈龙按照既定规范上架图书,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龙 供稿
2.小组整理排列图书,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龙 供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3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