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青禾赤子实践队员,回到家乡,开展了一场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返家乡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提升家乡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改善社区环境,为家乡的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活动现场,社区的垃圾分类亭整齐排列着红、蓝、黑、绿等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对应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垃圾桶上方和旁边的宣传板上,详细地展示了各类垃圾的分类标准和示例图片。青禾赤子实践队员首先仔细检查了垃圾桶的摆放情况和标识清晰度,确保居民能够准确识别不同类型的垃圾投放区域。
图为青禾赤子实践队员正在将垃圾正确投入可回收物垃圾桶。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紫菡 供图
在宣传引导过程中,志愿者们各展其能。有的站在垃圾分类亭旁,耐心地为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和重要性。一位穿着厚外套的居民前来扔垃圾,志愿者主动上前,指着垃圾桶上的标识,详细地说明哪些属于可回收物,哪些是其他垃圾,居民认真倾听后,按照指导正确投放了垃圾。还有的志愿者手持宣传手册,在社区内巡回宣传,向过往的居民发放资料,并结合实际案例,生动地介绍垃圾分类对于环境保护、资源回收利用的积极意义。
除了现场引导,志愿者们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宣传活动。他们在社区公告栏张贴了精心制作的垃圾分类海报,海报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可爱的卡通图案,吸引了不少居民驻足观看。同时,志愿者们还在社区微信群里分享垃圾分类的知识和小窍门,鼓励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图为青禾赤子实践队员正在宣讲海报内容。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紫菡 供图
在实践过程中,志愿者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不足,投放垃圾时依然比较随意。面对这种情况,志愿者们没有气馁,而是更加耐心地反复讲解和示范。他们还通过举办小型的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等互动活动,吸引居民参与,增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准确地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图为志愿者手持宣传资料在垃圾分类亭旁查看相关知识,准备对居民进行知识讲解。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紫菡 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还引起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关注与支持。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与志愿者们沟通协作,为志愿者们提供了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等信息,以便志愿者们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工作。同时,社区还计划将志愿者们的实践成果进一步推广,比如将垃圾分类知识纳入社区日常宣传工作中,定期开展相关活动,持续巩固和提升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志愿者们在实践之余,还对社区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分析。他们发现,虽然整体情况在逐渐改善,但在厨余垃圾的分类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居民会将纸巾等其他垃圾混入厨余垃圾中。针对这一情况,志愿者们制作了专门的提示卡片,张贴在厨余垃圾桶旁,提醒居民正确分类。
图为一位居民在志愿者的指导下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紫菡 供图
青禾赤子实践队员和她的同学们还积极与社区周边的学校联系,希望能将垃圾分类知识带入校园。他们计划在新学期为学生们开展垃圾分类主题讲座和趣味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垃圾分类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曲阜师范大学大学学子们的行动,为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家乡的生态环境保护增添了一抹青春的色彩。相信在他们的带动下,会有更多的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来,共同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未来,这些学子也将继续秉持志愿服务精神,在更多的环保实践中发光发热,为推动绿色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6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