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探寻昌乐战役纪念馆,弘扬革命民族精神
为继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1月24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鲁韵传薪队奔赴昌乐战役纪念馆,开展了一场重要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于缅怀先烈的过程中凝聚奋进力量。
踏入纪念馆,承继红色薪火
活动开展前,队员们便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昌乐战役相关的故事和回忆,对战役中英雄们的事迹、牺牲精神及背后的家国情怀有了初步的感悟。踏入场馆时,队员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讲解员手中的展品,全神贯注地聆听每一段介绍。馆内泛黄的信件、破旧的旗帜以及英烈们的遗物,立体地呈现出昌乐战役中解放军战士们为解放事业拼搏的热血画面。
在呈现战役决策部署的区域,当年解放军指挥官拟定的战略草图和行军路线规划被悉心展示着。粗糙的纸张上,曲折的线条与简洁的文字记录醒目分明,队员们围拢过来认真研读,不时低声交换看法。有队员借来放大镜,细致地查看规划内容,由衷感慨先辈们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凭借果敢决心和卓越谋略为战役胜利精心布局的艰难。
随着参观的深入,队员们步入展现浴血奋战瞬间的展区。摆放于此的大刀、手榴弹,以及布满弹孔的头盔等物件,默默诉说着战争的惨烈。当讲解员生动讲述昌乐战役里关键的 “城门攻坚战” 时,队员们仿若置身战场,目睹了解放军战士们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无畏冲向城门的英勇场景。大家纷纷驻足凝视,眼神中满是对先烈的敬仰与对那段历史的敬畏。
聆听革命事,传承先辈精神
结束馆内陈列参观后,队员们来到纪念馆的交流厅,参与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分享会。此次分享会上,邀请到的当年战役亲历者和历史学者,为队员们分享了众多关于昌乐战役背后的感人故事。
已过杖朝之年的亲历者张奶奶,虽已白发苍苍,但回忆起往昔,眼中依旧闪烁着光芒。她满怀深情地讲述了在战役期间,当地百姓踊跃支前的场景。为了给战士们送粮食和药品,百姓们不顾路途遥远和敌人的炮火威胁,翻山越岭、日夜兼程。有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在运送物资途中不幸被敌人的流弹击中,但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紧紧护着物资,坚决不让其落入敌人之手。队员们聚精会神地聆听,被这些质朴而伟大的事迹深深打动。不少队员眼眶泛红,心中满是对先辈们无私奉献的感动与钦佩。在张奶奶讲述完后,现场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掌声既是对先辈们的崇高敬意,也是对这段历史的铭记与传承。
党史专家刘教授则从独特的视角,深度解读了昌乐战役在解放战争进程中的关键历史地位,以及战役胜利对周边地区解放进程和全国革命形势产生的深远影响。刘教授指出,昌乐战役不仅是一场军事较量的大捷,更是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生动体现。它充分展现了解放军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以及当地民众舍小家为大家、全力支援前线的无私情怀。这场战役的胜利,为后续解放行动积累了宝贵经验,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追求解放的信心和斗志。
分享会结束后,队员们围坐成一圈,踊跃分享自己的内心感触。队员小李激动地说:“以前对这些历史事件只是一知半解,听了刘教授的讲解和亲历者的故事,才真正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深知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 其他队员也纷纷点头附和,表示要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以先辈们为榜样,勇于担当、积极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
传播红色史,担当时代使命
离开纪念馆后,鲁韵传薪队的队员们并未停下脚步,而是迅速投身到红色文化传播行动中。他们来到纪念馆周边社区,开展了一场以“铭记昌乐战役,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队员们在校园文化长廊设立宣传阵地,精心布置了一系列宣传展板,上面详细展示了昌乐战役的历史背景、关键战役节点以及英雄先烈们的英勇事迹。精美的图片和详实的文字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观看,队员们积极主动地为他们讲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当面对学弟学妹们好奇的目光时,队员们绘声绘色地讲述战斗中的惊险瞬间,还会组织一些有趣的小问答,赠送带有红色元素的书签、徽章等小礼物,成功点燃了同学们对红色历史的探索热情。
此次参观昌乐战役纪念馆及后续宣传活动,让队员们收获颇丰。他们在与党史专家、当地老战士的深入交流中,深刻领会了革命先辈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队员们表示,会把这次活动当作新的起点,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学习中勤奋刻苦,在生活中积极向上,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展望未来,队员们计划开展红色主题演讲比赛,鼓励更多同学讲述自己心中的红色故事;还打算制作系列红色文化短视频,借助新媒体平台让昌乐战役的精神在更广阔的空间传播,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5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