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1月国家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出:争取到2027年,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推动50个左右美丽城市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到2035年,城市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等。这一国家的最新指示为绿色社区建设提供了宏观的目标和方向指引。曲园学子在此精神指引下,开展了以绿韵社区清道夫为主题的走近家乡基层社区,打造清洁绿韵生活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众多绿韵清洁社区组成绿色城市,最终作用于建设绿色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造绿韵清洁社区,对居民生活、城市发展意义重大。打造绿韵社区能够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社区和谐,营造和谐融洽的社区氛围,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正是着眼于微末之间,从细小处响应国家号召,彰显曲园学子的责任担当。
(一)城市篇:清尘焕新都市肌理,绿韵点亮社区风华
曲园实践小队走进家乡基层社区,开启了一场关于绿色社区建设的探索之旅。实践小队成员们穿梭在街头巷尾,手持问卷和笔记本,进行街头采访。我们遇到了在街边遛弯的李大爷,李大爷感慨地说:“以前这附近垃圾乱扔,味道难闻,现在社区干净多了,大家都自觉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年轻上班族小王也表示:“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让人心情舒畅,每天都定期有环卫工人进行垃圾回收和街道扫除,为我们大家提供了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空间。”通过与居民的交流,实践小队了解到大家对社区环境改善的认可,也收集到一些居民对于垃圾分类宣传、垃圾处理设施完善的建议。
随后,团队聚焦社区垃圾处理情况。来到垃圾存放点,详细记录垃圾的分类情况、清运频率。发现虽然大部分居民能进行简单分类,但仍存在分类不准确的现象。垃圾桶标识也存在部分模糊不清的问题,影响了居民分类投放。实践小队还与社区物业管理人员沟通,得知目前社区与专业垃圾清运公司合作,确保垃圾及时转运,但在垃圾回收利用环节,还缺乏有效措施。
为了更深入体验,团队成员亲身参与到社区清洁实践中。他们穿上志愿者服装,手持垃圾袋和工具,在社区公园、道路两旁清理垃圾,将隐藏在草丛、角落的烟头、纸屑等垃圾清理干净。
(二)乡村篇:扫垢重塑乡村风貌,绿韵润泽社区烟火
曲园实践小队利用寒假返乡的便利,开启了探寻乡村绿色社区建设的成果与挑战。街头采访在乡村的中心地区展开,这里人来人往,是信息交流的集中地。团队拦住了前来买东西的张婶,张婶笑着说:“现在村里环境可好啦,以前垃圾到处丢,现在有了专门的垃圾桶安放处,还有人定期清理。”村里的年轻小伙小赵也提到:“村里还绘制了墙画,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我们大家现在都很爱护乡村环境嘞。”从村民们的话语中,实践小队感受到乡村居民对社区环境变化的欣喜。
针对社区垃圾处理情况,团队深入村落的各个地方。发现乡村设置了多个垃圾集中收集点,村民们会将垃圾统一送到这里。但垃圾处理方式较为简单,主要是填埋,缺乏科学的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践小队还观察到,部分偏远地区的垃圾收集不够及时,导致垃圾堆积。与村干部交流后得知,村里在垃圾处理资金投入和专业设备引进上存在困难。
实践小队成员积极参与乡村清洁实践。他们和村民一起清理堆积的垃圾,贴心走进家中传播垃圾分类的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小队感受到乡村居民对改善环境的热情,也深刻认识到乡村绿色社区建设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投入。
参与绿韵社区实践,让我对城乡绿色发展有了深刻认识。在实践中,我看到了社区环境治理的进步,也留意到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城市社区里,居民环保意识虽有所提升,但垃圾分类仍不准确。同时,垃圾回收利用环节薄弱,大部分可回收物未被充分利用。在垃圾处理设施上,部分垃圾桶标识模糊,影响居民投放。而乡村社区,垃圾处理方式简单粗放,主要依赖填埋,缺乏科学分类与资源回收利用。资金和专业设备匮乏,导致垃圾收集不及时,偏远地区垃圾堆积现象普遍,环保宣传力度不足,部分村民环保意识淡薄,随意丢弃垃圾。
这次绿韵社区清道夫社会实践,让我意识到城乡绿色社区建设虽取得一定成就,但仍然任重道远。未来,希望能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让每个社区都能绿意盎然 ,推动城乡绿色发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进而推动建设绿色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4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