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菏泽1月17日电(通讯员 任增力)当我加入乡域筑梦实践团,一头扎进“乡治新篇,协同共治”的项目时,未曾料到这会成为一场重塑我认知、触动我灵魂的非凡之旅。
初涉乡村治理领域,我更多是从书本和理论中去认知它的重要性。然而,当真正投身其中,才深刻领悟到乡村治理对于国家、社会以及每一位村民的深远意义。乡村,绝非简单的地理概念,它是无数人乡愁的寄托,是国家繁荣稳定的根基。“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这短短九个字,承载的是厚重的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
在项目推进的征程中,我直面了乡村治理所面临的重重困境。组织结构的碎片化,宛如一道道沟壑,横亘在各个乡村治理主体之间,使得信息流通不畅,工作协同艰难。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就像一把双刃剑,加剧了乡村发展的两极分化,富饶之地一路疾驰,而贫瘠之处却在艰难追赶。利益协调的冲突,犹如一颗颗绊脚石,稍有不慎,便会阻碍乡村发展的步伐。制度保障的不健全,更是让乡村治理工作在摸索中前行,缺乏足够的安全感与确定性。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实践团成员没有退缩,而是携手并肩,踏上了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探索之路。实践前期,资料收集工作犹如一场知识的马拉松。我们穿梭于浩如烟海的报杂文献、教育网站和新闻报道之间,努力拼凑出乡村治理的发展拼图。每一份文件的研读,每一条政策的剖析,都让我对国家在乡村治理上的决心与努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紧接着,利用社交平台发放问卷的过程,让我感受到了大众对乡村治理的热情与关注。那一份份来自不同角落的问卷反馈,不仅是数据的积累,更是民众对乡村美好未来的期许。
实地调研的日子,是我最难忘的时光。走进山东省的各个乡村,就像打开了一扇扇通往真实乡村世界的大门。在日照市的某个小村庄,一位朴实的大爷拉着我的手,诉说着对村里基础设施改善的渴望;在青岛市的一个社区,基层干部与我们分享着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遭遇的重重困难;在临沂市的一处乡间小道上,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如何更好地传承乡村文化。这些场景,这些声音,如同一股股清泉,浇灌着我对乡村治理的热情之苗,让它愈发茁壮成长。
在不断的调研与思考中,我对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理解也逐步深化。理论研究让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梳理出乡村治理发展的脉络,构建起属于我们的理论框架。而实践探索,则让我脚踏实地,真切地感受到乡村治理的温度与难度。我们总结出的每一个共性障碍,提出的每一条实践路径,都凝聚着团队的心血,更饱含着对乡村的深深热爱。
参与这次实践团,于我而言,是一次全方位的心灵蜕变。它让我从一个只活在理论中的学生,成长为一个能深入社会、了解民生的实践者。未来,我愿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乡村治理事业。我坚信,只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奋斗,乡村治理的蓝图必将化为现实,乡村必将成为人们向往的美好家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4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