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深挖沂蒙红嫂精神,赓续红色文化长流
为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红色文化价值的理念,激发红色精神在民族复兴中的创新活力。2025年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鲁韵传薪”社会实践队奔赴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桃棵子村——沂蒙红嫂故居所在地。
初入红村,感知历史余温
实践队刚踏入桃棵子村,浓郁的红色气息便扑面而来。进村路旁,刻有“红嫂故里”等字样的红色框柱整齐排列,仿佛岁月的守护者,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村道两侧墙上,一幅幅描绘沂蒙红嫂故事的壁画生动鲜活,引领队员们穿越时空,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队员们来到沂蒙红嫂故居。这座青砖灰瓦的小院,虽质朴无华,却满溢着历史的厚重。屋内的土炕、木桌、旧农具,都保留着当年的模样,无声地见证着红嫂们的生活与奉献。队员们轻步慢行,仔细观察每一处细节,触摸着历史的痕迹,心中满是敬畏。
深挖事迹,领悟红嫂精神
通过查阅资料和与村民交流,队员们了解到沂蒙红嫂是沂蒙山区广大女性群体的光辉代表。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她们用柔弱的身躯扛起了拥军支前的重任。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的场景屡见不鲜,她们忍着与亲人分离的悲痛,只为让亲人奔赴前线保家卫国;还有众多红嫂不辞辛劳,日夜赶制军衣、军鞋,碾米磨面,为部队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明德英和祖秀莲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1941年冬,明德英在反“扫荡”中机智救下受伤小战士,甚至用乳汁挽救其生命。1943年,祖秀莲不顾危险悉心照料受伤战士郭伍士40多天,助其转危为安。她们的故事,是沂蒙红嫂无私奉献、英勇无畏精神的生动写照,让队员们深受触动。
多元实践,传承红色力量
为了深入挖掘沂蒙红嫂精神的内涵,队员们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他们在村里组织了“沂蒙红嫂精神大家谈”活动,邀请村里的老人讲述当年红嫂们的故事。老人们回忆起往昔,眼中闪烁着光芒,队员们围坐一旁,认真聆听,不时记录,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红嫂精神的伟大。队员们还精心编排了红色短剧,在村里的广场上为村民们演出。短剧生动再现了沂蒙红嫂拥军支前的场景,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观看。演出过程中,不少村民被剧中情节打动,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这场演出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更让红嫂精神在村民心中扎根。此外,队员们深入到村民家中,与村民一起制作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手工艺品,如绣有红嫂图案的鞋垫、绘制着革命场景的剪纸等。在制作过程中,队员们向村民学习传统技艺,同时也向他们宣传沂蒙红嫂精神,在欢声笑语中传承红色基因。
探寻根源,追溯精神之源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沂蒙红嫂精神的形成背景,队员们参观了村里的红色文化展览室。展览室里陈列着大量历史照片、文献资料和实物,生动展现了沂蒙山区的革命历史。队员们认真观看每一件展品,仔细阅读文字介绍,了解到沂蒙山区有着深厚的革命传统,党和军队在长期斗争中与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这种军民鱼水情,成为沂蒙红嫂们支持革命的坚实基础。
传承火种,播撒红色希望
此次桃棵子村的实践活动,让“鲁韵传薪”社会实践队队员们收获颇丰。他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沂蒙红嫂的英勇事迹,更深刻领会了沂蒙红嫂精神的内涵。队员们表示,将把这份精神铭记于心,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沂蒙红嫂精神。他们计划通过举办红色文化讲座、制作宣传海报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沂蒙红嫂精神,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3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