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电气学子返家乡之张飞板面:一碗面条,千年传奇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白岳松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文化的载体。张飞板面,这道以三国名将张飞命名的面食,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华饮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一碗面条,承载着千年的传奇故事,从三国战场到现代餐桌,张飞板面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

2025年1月11日,安徽工业大学学子白岳松来到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传承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张飞板面”。

张飞板面的名字源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据传,张飞是蜀汉名将,以勇猛善战著称。相传新野板面与三国名将张飞有段奇闻轶事。相传1700多年以前,(公元207年)张飞屯兵新野,日夜练兵,甚为操劳,不到吃饭时间就饥饿难忍,便责怪炊事员做不出可口的饭来,有一天,他发了脾气,把和好的面团狠狠的摔在青石板上,命令炊事员把摔好的面团扯成宽面,放进开水里煮,兑以特制汤料,面筋而味美从此成了将军的每日必餐。

成员白岳松找到一位张飞板面传承人,讲解张飞板面的由来与发展的历史故事。

图为张飞板面传承人讲解张飞板面的历史故事。 白岳松 摄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飞板面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人们不仅将其视为一种美食,更将其与张飞的英勇形象联系在一起。传说中,张飞在制作板面时,用力揉面,使得面条筋道有弹性,象征着张飞的刚毅和力量。

虽然张飞板面的具体起源已不可考,但在一些历史文献中,仍能找到关于这种面食的记载。例如,清代的一些地方志中提到了“张飞面”,描述其制作工艺和风味特点,与今天的张飞板面颇为相似。

张飞板面最初在四川地区流行,后来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在不同的地域,张飞板面的制作工艺和风味也有所不同,但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筋道口感和香辣风味。

在许多家庭中,张飞板面是节日和团聚时的必备美食。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分享一碗热腾腾的板面,不仅满足了味蕾,更增进了亲情。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家庭在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元素,如使用全麦面粉、增加健康配料等,使得张飞板面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饮食需求。

近年来,张飞板面逐渐走向品牌化和商业化。一些知名的餐饮企业推出了张飞板面的连锁店,通过标准化的制作工艺和优质的服务,将这道传统美食推广到更广泛的市场。

张飞板面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面条的筋道有弹性。这得益于高筋面粉的使用和用力的揉面过程。每一根面条都充满了嚼劲,让人回味无穷。

白岳松同学请到了板面师傅,展示拉板面的技艺。

图为面条的制作过程。 白岳松 供图

张飞板面的调味以香辣为主,辣椒油和蒜泥的加入使得面条味道浓郁,辣而不燥。这种独特的香辣口感,深受嗜辣者的喜爱。

张飞板面不仅美味,还富含营养。面条提供了丰富的碳水化合物,配菜如鸡蛋、肉类和蔬菜则提供了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使得这道面食成为一顿均衡的餐食。

图为张飞板面的调料(臊子)。 白岳松 摄图

张飞板面的制作首先从选材开始。面粉是制作板面的基础,通常选用高筋面粉,以保证面条的筋道口感。此外,配料如猪肉、鸡蛋、蔬菜等也需精心挑选,确保新鲜和优质。

揉面是制作张飞板面的关键步骤。将面粉与水按比例混合,用力揉搓,直至面团光滑有弹性。接着,将面团擀成薄片,再用刀切成宽条,这就是“板面”名称的由来。

将切好的面条放入沸水中煮熟,捞出后沥干水分。调味是张飞板面的另一大特色,通常使用酱油、醋、辣椒油、蒜泥等调料,根据个人口味调配。最后,将煮好的面条与调料充分拌匀,即可食用。

为了增加口感和营养,张飞板面通常会搭配一些配菜,如炒鸡蛋、炒肉片、青菜等。这些配菜不仅丰富了板面的味道,还使其看起来更加诱人。

图为“张飞板面”牌匾。 白岳松 摄图

随着时代的发展,张飞板面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良。一些厨师在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元素,如使用全麦面粉、增加健康配料等,使得张飞板面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饮食需求。

近年来,张飞板面逐渐走向品牌化和商业化。一些知名的餐饮企业推出了张飞板面的连锁店,通过标准化的制作工艺和优质的服务,将这道传统美食推广到更广泛的市场。

张飞板面不仅在国内受到欢迎,还逐渐走向国际。在一些国际美食节和文化交流活动中,张飞板面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代表,吸引了众多外国友人的关注和喜爱。

图为白岳松与张飞板面传承人合影。 白岳松 供图

张飞板面,这道承载着千年传奇的面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文化的传承。从三国时期的传说到现代的创新,张飞板面见证了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无论是作为地方特色美食,还是作为家庭团聚的象征,张飞板面都将继续在人们的餐桌上占据重要地位。希望这道美食能够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它的美味,感受到它的文化魅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3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以数字藏品助力汉剧传承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的学生们在非遗传承方面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他们利用数字藏品的形式,致力于发展汉剧品牌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作为一所重视文化传统……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法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助力非遗传承,打造汉剧专属IP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的学子们积极参与非遗传承工作,通过努力打造汉剧专属IP,促进多元销售,推动汉剧品牌文化的发展。据了解,汉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法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创新实践,推动非遗汉剧品牌化发展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的一群学子成立汉剧创新团队,该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和创新实践,成功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剧的传承与发展,打造出一系列汉剧专属IP,并通过多元销售模式,有效促进了汉剧……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助力非遗传承,打造汉绣专属IP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一支独秀”创新实践队在非遗传承领域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创新与活力。他们积极参与汉绣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倡导文化自信,助力打造汉绣专属IP,推动多元销售,促进……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法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三下乡:支持留守儿童教育,积极促进乡村与高校合作交流

大学生网报孝昌7月19日电(通讯员杨寒)为进一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近日踏上了赴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的旅程,积极开展关爱教育实践活……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三下乡:暖心支教行,筑牢成长路

大学生网报孝昌7月14日电(通讯员杨寒)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于2023年7月5日,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积极展开关爱教育实践……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三下乡:为留守儿童带来温暖的关爱

2023年7月5日,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开展一项旨在关爱留守儿童的美育帮扶实践活动。通过一堂精心设计的硬笔教学课,团队成员不仅传授了……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学子三下乡:暖心支教行,筑梦成长路

大学生网报孝昌7月6日电(通讯员杨寒)为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情况,2023年7月5日,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积极开展关爱教育实践活动,以留守儿……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商学院团委开展“用爱铺就无碍之路,携手残障共赴暖阳”志愿活动

(通讯员陈泳君)4月19日,商学院团委在长沙西湖公园开展为期一天的“用爱铺就无碍之路,携手残障共赴暖阳”志愿活动。活动前…

筑牢反诈防线,守护校园净土

近日,24090441班宣传委员与组织委员携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反诈指南宣讲会,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生动且实用的反诈知识课…

2023级金融班举办“碑前躬行,身后继志”志愿活动

(通讯员王笑贺)4月19日下午,商学院2023级金融学班举办以“碑前躬行,身后继志”为主题的志愿活动。此次活动由青志协小组长…

青春挺膺护国安:24090441班团日活动风采

在国家安全愈发成为时代焦点的当下,24090441团支部紧跟步伐,于近期精心组织了一场以“国家安全,青春挺璎”为主题的团日活动…

2023级经济班开展“拭碑见史,抚字承志”志愿活动

2023级经济班开展“拭碑见史,抚字承志”志愿活动(通讯员张学鹏)4月19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2023级经济班的志愿者,带着…

最新发布

铭记历史使命 弘扬红色文化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2025年1月18日,四川农业大学“风协红色文旅小分队”组织成员走进了位于成都市的温江区博物馆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到达温江区博物馆后,在博物…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深挖沂蒙红嫂精神,赓续红色文化长流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深挖沂蒙红嫂精神,赓续红色文化长流为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红色文化价值的理念,激发红色精神在民族复兴中的创新活力。2025年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鲁韵传薪…
大别山革命纪念馆社会实践报告
大别山革命纪念馆社会实践报告为积极了解我国红色文化,1月25日,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院学生,通过参观大别山革命纪念馆,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与社会责…
三下乡:投身垃圾分类实践,感悟乡村环保之重
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垃圾分类成为了守护绿水青山的关键一环。作为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风展红旗如画实践队的一员,我有幸参与了在济南市归德街道开展的垃圾分类宣传普及活动以…
深入桂林寻红迹 汲取力量启新程
为了探索桂林红色历史,延续红色文化脉络,丰富中国红色文化宝库,为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提供素材,广西师范大学红迹守望队于2025年1月10日-1月13日前往桂林市区进行红色资源调研。红迹守望队前往救亡日报社…
我把安工大带回家
我把安工大带回家:传递校园温暖与知识之光2025年2月3日星期一,胡君回到家乡仁寿县,走进了自己曾经就读的高中仁寿一中北校区。在学校的支持下,他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会。教室里座无虚席,学弟学妹们满…
团队探访古镇村民,激发狮头发展活力|广西师大“桂影流韵 纸狮承辉”实践团赴大圩古镇对村民
为了探究灵川县纸塑狮头在当地的影响,1月9日,广西师大“桂影流韵纸狮承辉”实践团前往灵川县大圩古镇进行实地调研,团队成员深入群众之中,采访当地村民,用青春力量推动纸塑狮头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在对村…
安工大学子返家乡:文化长河,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华彩乐章
安工大学子返家乡:文化长河,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华彩乐章为积极弘扬家乡文化,增强当代大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寒假期间,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院的六名学生组成了实践团队,分成两个小队在各自…
大学生回校科普人工智能开启校园科技新视野
大学生回校科普人工智能开启校园科技新视野1月20日上午10点,来自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赴六安、阜阳、山西、甘肃等地“星火亮路、科普伴行”实践团队的大学生杨芮满怀热忱地回到高中母校舒城第一中学,举…
学子三下乡:服务零距离,社区更温馨
为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共建美好家园。大学生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我为社区治理出良策”,“迎新春贺新年为老人送春联”,“清扫街道”等志愿活动。正在进行寒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曲阜师范大学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