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文化的载体。张飞板面,这道以三国名将张飞命名的面食,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华饮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一碗面条,承载着千年的传奇故事,从三国战场到现代餐桌,张飞板面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
2025年1月11日,安徽工业大学学子白岳松来到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传承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张飞板面”。
张飞板面的名字源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据传,张飞是蜀汉名将,以勇猛善战著称。相传新野板面与三国名将张飞有段奇闻轶事。相传1700多年以前,(公元207年)张飞屯兵新野,日夜练兵,甚为操劳,不到吃饭时间就饥饿难忍,便责怪炊事员做不出可口的饭来,有一天,他发了脾气,把和好的面团狠狠的摔在青石板上,命令炊事员把摔好的面团扯成宽面,放进开水里煮,兑以特制汤料,面筋而味美从此成了将军的每日必餐。
成员白岳松找到一位张飞板面传承人,讲解张飞板面的由来与发展的历史故事。
图为张飞板面传承人讲解张飞板面的历史故事。 白岳松 摄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飞板面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人们不仅将其视为一种美食,更将其与张飞的英勇形象联系在一起。传说中,张飞在制作板面时,用力揉面,使得面条筋道有弹性,象征着张飞的刚毅和力量。
虽然张飞板面的具体起源已不可考,但在一些历史文献中,仍能找到关于这种面食的记载。例如,清代的一些地方志中提到了“张飞面”,描述其制作工艺和风味特点,与今天的张飞板面颇为相似。
张飞板面最初在四川地区流行,后来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在不同的地域,张飞板面的制作工艺和风味也有所不同,但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筋道口感和香辣风味。
在许多家庭中,张飞板面是节日和团聚时的必备美食。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分享一碗热腾腾的板面,不仅满足了味蕾,更增进了亲情。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家庭在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元素,如使用全麦面粉、增加健康配料等,使得张飞板面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饮食需求。
近年来,张飞板面逐渐走向品牌化和商业化。一些知名的餐饮企业推出了张飞板面的连锁店,通过标准化的制作工艺和优质的服务,将这道传统美食推广到更广泛的市场。
张飞板面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面条的筋道有弹性。这得益于高筋面粉的使用和用力的揉面过程。每一根面条都充满了嚼劲,让人回味无穷。
白岳松同学请到了板面师傅,展示拉板面的技艺。
图为面条的制作过程。 白岳松 供图
张飞板面的调味以香辣为主,辣椒油和蒜泥的加入使得面条味道浓郁,辣而不燥。这种独特的香辣口感,深受嗜辣者的喜爱。
张飞板面不仅美味,还富含营养。面条提供了丰富的碳水化合物,配菜如鸡蛋、肉类和蔬菜则提供了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使得这道面食成为一顿均衡的餐食。
图为张飞板面的调料(臊子)。 白岳松 摄图
张飞板面的制作首先从选材开始。面粉是制作板面的基础,通常选用高筋面粉,以保证面条的筋道口感。此外,配料如猪肉、鸡蛋、蔬菜等也需精心挑选,确保新鲜和优质。
揉面是制作张飞板面的关键步骤。将面粉与水按比例混合,用力揉搓,直至面团光滑有弹性。接着,将面团擀成薄片,再用刀切成宽条,这就是“板面”名称的由来。
将切好的面条放入沸水中煮熟,捞出后沥干水分。调味是张飞板面的另一大特色,通常使用酱油、醋、辣椒油、蒜泥等调料,根据个人口味调配。最后,将煮好的面条与调料充分拌匀,即可食用。
为了增加口感和营养,张飞板面通常会搭配一些配菜,如炒鸡蛋、炒肉片、青菜等。这些配菜不仅丰富了板面的味道,还使其看起来更加诱人。
图为“张飞板面”牌匾。 白岳松 摄图
随着时代的发展,张飞板面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良。一些厨师在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元素,如使用全麦面粉、增加健康配料等,使得张飞板面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饮食需求。
近年来,张飞板面逐渐走向品牌化和商业化。一些知名的餐饮企业推出了张飞板面的连锁店,通过标准化的制作工艺和优质的服务,将这道传统美食推广到更广泛的市场。
张飞板面不仅在国内受到欢迎,还逐渐走向国际。在一些国际美食节和文化交流活动中,张飞板面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代表,吸引了众多外国友人的关注和喜爱。
图为白岳松与张飞板面传承人合影。 白岳松 供图
张飞板面,这道承载着千年传奇的面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文化的传承。从三国时期的传说到现代的创新,张飞板面见证了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无论是作为地方特色美食,还是作为家庭团聚的象征,张飞板面都将继续在人们的餐桌上占据重要地位。希望这道美食能够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它的美味,感受到它的文化魅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3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