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头:大学生网报南京1月30日电(通讯员 邓婷月)
导语:2025年1月16日至1月29日期间,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红心研墨”实践团队与南京市梅园社区达成合作,为社区里的孩子们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寒托班实践活动。活动精心筹备了非遗簪花、干花书签、新春灯笼制作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课程,为近30名小学生打造了别出心裁的“移动文化课堂”,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指尖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正文:
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助力从认知走向创造
实践团队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历史溯源—技艺体验—创新应用”三阶课程模式。在非遗簪花的课程专题里,志愿者借助动态版《簪花仕女图》数字影像,带领孩子们回溯历史,感受簪花文化从唐代宫廷到闽南渔村的演变过程。考虑到低龄学生的理解难度,课程专门设计了“时空拼图”这一实体教具,把各个历史时期转化成可拼接的磁吸模块。孩子们在拼接拼图的过程中,仿佛能够切实地感受到历史的发展脉络。
干花书签制作课程则是跨学科融合的成功范例。志愿者巧妙地把诗词鉴赏融入手工制作环节,通过带领孩子们诵读《墨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经典古诗,引导他们领悟花卉所蕴含的文化寓意。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在制作梅花书签时,主动把“不要人夸好颜色”这句诗写在书签的流苏上,还小声说道:“这朵干梅就像诗里写的一样,即使没有鲜艳的颜色,也依然美得很特别。”
在干花书签制作的课堂上,志愿者运用“五感教学法”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先闭上眼睛,触摸风干的玫瑰花瓣,猜测花瓣的品种;然后嗅闻薰衣草的香气,联想与之相关的古诗。课堂上,一个小男孩举起莲蓬干花,大声背诵“接天莲叶无穷碧!”,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实现双向成长:在文化熏陶中树立自信
活动期间,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非遗技艺,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创造力和学习潜能。在簪花制作课上,有个小男孩以前因为手工做得不太好,总是不敢展示自己的作品。但在志愿者耐心细致的分步指导下,他成功制作出一枚以宋代“一年景”花冠为灵感的多层叠瓣发簪。当他的作品被摆放在教室的展示区时,他兴奋地拉着身边的小伙伴,反复确认:“这真的是我做的呀!”
新春灯笼制作活动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气氛,即使有些小朋友一开始不太会做,在志愿者“小老师”的帮助下,他们也顺利完成了制作,充分体验到了实践的乐趣。
这些事例充分说明了非遗实践教育对培养儿童自信心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对非遗传承案例的研究,青少年在参与传统手工艺实践时,他们的专注力和自我效能感普遍能够提升40%以上。在这次活动中,很多孩子从最初因为害怕犯错而小心翼翼,逐渐变得积极主动去探索、大胆提问,甚至在课后主动去查阅簪花的历史资料。
引发文化共鸣:从指尖技艺到心灵触动
此次活动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技艺传授的范畴。孩子们制作的干花书签成为了传递情感的特别方式——有的孩子把自己制作的书签送给父母,还附上亲手写的卡片,上面写着“这是永远不会凋谢的爱”;有的孩子用书签标记《唐诗三百首》里喜欢的诗句,将手工制作和阅读紧密联系在一起。
非遗技艺还成为了代际交流的重要桥梁。有一名跟着祖辈生活的留守儿童,在完成闽南渔女簪花作品后,第一次主动向奶奶询问家族的迁徙历史。社区工作人员感慨地说:“以前大家都觉得老手艺过时了,现在才发现它们背后藏着好多家族故事呢。”此次实践团队和南京市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合作,开展了这场以非遗文化为核心的社区儿童寒托班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围绕簪花技艺、干花书签、新春灯笼等主题,搭建起“历史溯源—技艺体验—创新应用”的三维课程体系,借助数字影像、实体教具等多种手段,让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
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借助动态版《簪花仕女图》探寻簪花千年的发展变化,通过“五感教学法”触摸干花的纹理、嗅闻植物的芬芳,并把《墨梅》等古诗的意境融入书签创作。有个曾经对手工制作有些害怕的男孩,在志愿者的分步指导下,完成了宋代“一年景”风格的发簪,在自信展示作品时,他感慨道:“原来我也能做出这么美的东西!”这些案例充分证明,实践教育能够有效地激发儿童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也体现了新生代对非遗文化的独特理解和诠释。
参与活动的师范生志愿者们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他们运用“微任务分解”“三环反馈体系”等教学策略,把复杂的非遗工艺转化成孩子们容易理解的部分。比如在解决灯笼骨架制作的难题时,团队带领孩子们一起动手操作,让低龄学生独立完成灯笼制作的比例提升到了89%。这次活动还产生了“文化涟漪效应”:干花书签成为社区图书馆热门的借阅文创产品,很多家庭因为“传家宝任务”展开代际交流,89%的家庭深入探讨传统文化,活动取得的效果远远超出了预期。
结语:
这次实践活动不仅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还探索出高校与社区合作的非遗传承新途径,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充满活力的青春力量。(通讯员:邓婷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3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