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扎锦绣,靛蓝染春秋。”为响应国家号召,让非遗在保护传承中释放光彩,传承文化基因。1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新卷旧情,智绘故园”社会实践队来到泰安市东平县黄河大集,以“摆摊式”教学方式探寻扎染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之道。
妙“布”可言,感悟扎染文化的魅力
清晨的黄河大集,空气清新,微风拂面,市场还未完全喧嚣起来,实践队员们早早地来到了集市,怀揣着对非遗文化传承的责任和热情,开始了为扎染摊位做准备的工作。
他们轻手轻脚地搬运着扎染所需的布料、染料和工具,每一件物品都被小心翼翼地摆放在摊位上。白色的布料像未曾染色的画布,等待着创造出属于它们的色彩;五颜六色的染料瓶整齐排列,仿佛早已准备好为每一份作品赋予生命。队员们的动作流畅而有节奏,仿佛在进行一场默契的合作,彼此配合得恰到好处。
摊位旁的展示板上,已经摆放着一些完成的扎染作品,色彩斑斓的图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吸引了路过的行人驻足观赏。队员们并不急于开口,首先是调整摊位的细节,让每一件作品都能更好地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尽管市场还在慢慢醒来,但这一切的准备工作仿佛已经在默默诉说着,今天,扎染文化将与更多人见面,带来一次与传统手工艺的亲密接触。
随着摊位布置的完成,队员们开始整理和检查手中准备的扎染工具——从细细的绳索到染色桶,毫不松懈地确保一切就绪。空气中弥漫着草木与染料的气息,整个摊位逐渐成型,仿佛是一个充满创意和文化的艺术小世界,正等待着每一位驻足的人,来领略扎染的独特魅力。
图为实践队员准备的扎染摊位。徐玉康 供图
“布”同凡响,扎染文化走进百姓生活
活动伊始,现场的实践队员们热情地向大家讲解扎染的历史背景与基本原理,介绍扎染在中国民间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扎染艺术不仅仅是简单的染色,它代表着一种民间智慧的结晶。”其中一位队员谈道,通过这次活动,他们希望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能了解到扎染的独特魅力,并参与到其中,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扎染作品。活动的亮点之一便是扎染教学环节,在一旁,团队成员已经开始示范扎染的制作过程。将布料通过捆绑与折叠成不同的形状,就能得到不一样的花纹,如用橡皮筋将布料扎成花瓣状,然后将其放入染缸中浸泡一段时间,这样就可以得到一朵有颜色的花朵。不仅如此,成员们还详细介绍了染料的选择与调配技巧。在他们的指导下,参与者们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扎染技巧,并亲自动手制作出了自己的扎染作品。
图为实践队员示范扎染的制作过程。徐玉康 供图
“布”期而遇,从创作中感悟文化
许多社区居民和孩子们在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扎染作品时,脸上都洋溢着成就感。一位参与活动的居民表示,他以前只看到过扎染成品,没想到自己也能做出来,真的很有意思。扎染的制作过程不复杂,但需要一定的耐心和细心,而这恰恰是传统工艺的精髓所在。活动的参与者不仅有年轻人,还有许多退休的老年人以及社区的孩子们。在这个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中,大学生们与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共同交流、共同创作,碰撞出许多有趣的火花。通过一张张五彩斑斓的扎染作品,大家不仅感受到了艺术创作的乐趣,更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图为一位参与者晾晒自己的扎染作品。徐玉康 供图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们也意识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扎染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尤其是专业的扎染设备和材料供应不足。面对这些挑战,团队成员并没有气馁。他们表示,非遗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虽然目前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实践队员将继续深入研究扎染文化,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质量,让更多人了解扎染文化,自觉弘扬传统非遗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2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