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教育公平的伟大征程中,乡村教育始终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阵地。近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一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怀揣着对乡村教育的深切关怀与担当,毅然奔赴贵州省贵阳市,开启了一场为期一周的乡村教育实践之旅。此次实践活动围绕教育助力、文化融合、志愿帮扶三大核心,力求在为乡村儿童送去知识与温暖的同时,也让大学生们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的认知,实现自我成长与蜕变。
1 月 20 日,尽管冬日的寒风依旧凛冽,却丝毫未能冷却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三名大学生的满腔热忱。他们历经长途奔波抵达贵阳后,没有片刻停歇,即刻奔赴当地乡村学校,一场饱含希望与温暖的实践活动就此正式启航。
教育助力环节,实践团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与创新思维,精心筹备并开展了一系列独具匠心、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在英语教学中,为打破传统教学的沉闷与枯燥,团队成员大胆采用寓教于乐的游戏教学法与互动教学法。例如,组织 “英语单词大作战” 游戏,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快速抢答、接龙等方式,尽可能多地说出与给定主题相关的英语单词。获胜小组不仅能收获精美小奖品,更重要的是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积极性。在情景对话模拟环节,孩子们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真实生活场景,如餐厅点餐、医院看病、公园游玩等,用英语进行自然流畅的交流。曾经对英语学习望而却步的孩子,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逐渐克服了内心的恐惧,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互动,学习热情愈发高涨。
科学实验课更是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无限奥秘的科学世界。实践团队带来了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实验器材,如放大镜、电路元件、化学试剂等,每一件都仿佛是一把通往科学殿堂的神奇钥匙。在放大镜聚焦生火实验中,孩子们小心翼翼地调整放大镜的角度,当亲眼目睹阳光通过放大镜汇聚成一点,最终成功点燃纸张的那一刻,他们不禁发出阵阵惊叹,眼中满是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电路连接实验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电流的神奇力量,他们亲手将导线、电池、灯泡等元件连接起来,当灯泡亮起的瞬间,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而酸碱中和实验中,不同颜色的化学试剂混合后产生的奇妙变化,更是让孩子们目不转睛,对科学的探索欲望被彻底点燃,他们纷纷提出各种新奇有趣的问题,展现出对未知世界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文化融合活动无疑是本次实践活动的一大精彩亮点。实践团队深知文化对孩子成长的深远影响,为此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文化交流活动。在故事分享会上,团队成员绘声绘色地讲述来自世界各地的经典故事,从充满奇幻色彩的《格林童话》,到蕴含深刻哲理的印度神话,再到充满冒险精神的阿拉伯民间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宛如一扇通往不同文化世界的窗口。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全神贯注地聆听,时而被故事中的精彩情节逗得哈哈大笑,时而又为故事中人物的命运揪心不已,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着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多元风情。
手工艺制作活动同样充满了创意与活力,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创造力的舞台。实践团队指导孩子们利用彩纸、黏土、废旧物品等材料制作手工艺品。在彩纸手工区,孩子们用灵巧的双手折出了造型精美的纸灯笼、五彩斑斓的千纸鹤、栩栩如生的纸艺花朵,每一件作品都饱含着孩子们的童真与想象。黏土制作区,一个个形态各异、憨态可掬的黏土动物跃然眼前,有活泼可爱的小兔子、威风凛凛的小狮子、憨厚老实的小熊,孩子们用手中的黏土塑造出他们心中的美好世界。废旧物品改造区更是创意无限,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将废弃的易拉罐改造成精致实用的笔筒,用旧纸箱制作成美观大方的收纳盒,把饮料瓶变成了造型独特的花瓶。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自信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志愿帮扶贯穿于整个实践活动的始终,成为连接实践团队与乡村学校、贫困家庭的温暖桥梁。实践团队来到学校图书室,面对堆积如山、杂乱无章的书籍,他们没有丝毫退缩与抱怨,而是迅速制定整理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分类整理。他们仔细地将每一本书按照学科、年级、类别进行分类,然后逐一整齐上架摆放。对于部分破损的书籍,他们还耐心地进行修复,用胶带粘贴书页、装订封面,让一本本破旧的书籍焕然一新,重新焕发出知识的光彩。在打扫教室时,实践团队成员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扫地,有的负责拖地,有的负责擦拭黑板和桌椅,经过一番辛勤努力,原本略显杂乱的教室变得干净整洁、窗明几净,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舒适宜人的学习环境。课余时间,实践团队成员主动为孩子们辅导功课,针对孩子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他们耐心细致地讲解,从基础知识的巩固到解题思路的引导,一步一步帮助孩子们理解掌握,助力他们提升学习成绩。
此外,实践团队还深入走访了当地贫困家庭。他们带着精心准备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满怀关爱与关切地走进贫困家庭。一踏入家门,团队成员便与家长和孩子们亲切交谈,认真倾听他们生活中的困难与需求,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在一户家庭中,实践团队看到孩子在昏暗的灯光下刻苦学习,书本已经破旧不堪,但孩子眼中对知识的渴望却无比炽热,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执着。这一幕深深触动了实践团队成员的内心,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乡村教育的现状与贫困家庭孩子面临的困境,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服务社会、助力乡村教育发展的决心与信念。
一周的时间转瞬即逝,虽然短暂,但这次实践活动却给当地乡村学校带来了令人欣喜的显著变化。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与提升,曾经对学习感到迷茫和厌倦的孩子,如今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与学习活动,学习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的学习成绩也在不知不觉中取得了进步,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视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对外面广阔的世界充满了向往与憧憬,心中种下了梦想的种子。
对于实践团队成员而言,这次活动无疑是一次宝贵而难忘的人生历练。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如何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如何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在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中,他们掌握了与不同性格、不同背景孩子有效沟通的技巧,学会了倾听和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在团队协作方面,面对各种任务和挑战,成员们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攻克难题,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实践团队负责人感慨地说:“这次社会实践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乡村教育的重要性与面临的重重挑战,也让我们更加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我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参与这类活动,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让更多乡村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实践活动期间,实践团队还深入乡村生活,与村民一同参与农事劳作。他们跟随村民来到田间地头,亲身学习农作物种植、养护和收割的技巧。在种植过程中,他们亲手翻土、播种、浇水,感受着泥土的芬芳与劳动的艰辛,体会到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在农作物养护阶段,他们学习如何识别病虫害,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防治,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到了收割季节,他们与村民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美好。这些经历让实践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乡村生活的独特魅力与不易,也让他们更加珍惜城市生活的便利与资源。同时,他们对乡村的发展和教育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意识到乡村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关注乡村的整体发展,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孩子创造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
实践活动结束后,实践团队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反思与总结。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虽然这次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例如,课程内容虽然丰富多样,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无法充分满足不同孩子的兴趣和需求。部分孩子对某些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由于课程设置的局限性,无法进一步深入学习与探索。此外,帮扶时间较短,难以形成长效机制。一周的时间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来说只是短暂的一瞬,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乡村教育的现状。针对这些问题,实践团队表示,未来将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引入编程、音乐、体育等特色课程,满足孩子们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同时,积极探索建立长期帮扶机制,与乡村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志愿者前往乡村开展教学活动,为乡村孩子们提供更持久、更有力的支持与帮助。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犹如一束明亮的火焰,点亮了乡村孩子们的求知之路,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它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也让大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与提升,实现了自我价值。虽然活动已经结束,但它所播下的希望种子,必将在未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乡村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与无限可能。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大学生在未来继续为乡村教育事业发光发热,也期待更多的人关注和投身于乡村教育建设,携手共进,共同为实现教育公平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奋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1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