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色何茫茫,明河低欲坠。水月鳞鳞光,马踏月光碎。”吟诵着蒲松龄笔下意境悠远的诗词,曲阜师范大学“和煦风送暖,青力奉社区”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满怀热枕与期待,走进了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蒲松龄的故居,担任起讲解员的角色,以生动的语言向游客讲述着蒲松龄坎坷的生平经历,一同沉浸于聊斋文化的独特魅力,欣赏花灯盛宴,感受节日气氛。这里不仅仅是承载历史记忆的古老建筑,更是聊斋文化的发源地。
观古朴建筑,听往昔故事
为了让更多游客了解蒲松龄故居,提供全面的讲解服务。实践队员在实地走访过程中,仔细倾听工作人员的讲解要求,观察记录每一处角落,走过古朴典雅的正房、浓郁书香的书房,宁静精致的庭院。队员们根据建筑布局和观赏习惯,精心规划合理的讲解路线。同时,队员们随身携带纸张,记录着讲解内容和提纲。
游客跟随着实践队员缓缓步入正房,跨过古老的门槛,映入眼帘的是一副蒲松龄的画像,他身着蓝色长袍,手持毛笔,神情专注,眼神中充满着坚毅和深邃。屋内桌椅摆放整齐,风格朴素。正如队员讲解所说,正房不仅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这里承载了蒲松龄家族的记忆,也见证了蒲松龄的成长。在这书桌前,他夜以继日诵读经典,一次又一次踏上科举的考场,尽管屡遭失败,却未曾放弃,仍心怀壮志,渴望通过科举入仕。走出正房,冬日里的庭院已褪去了夏日的葱郁,石板路上还留有一层薄霜,古树粗壮的树干向四周伸展着。庭院是蒲松龄与友人相聚的场所,谈诗论道,讨论着奇闻轶事;庭院也见证了蒲松龄的起伏,科举失意,他或许无数次在庭院里独自徘徊。
品聊斋文化,悟人生哲理
为了让游客深入了解《聊斋志异》的独特文学价值和深远影响,实践队员进行了深度研读,在众多篇章中精心筛选书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篇目。
实践队员以《草头蛇》为例,故事中的冯大尉一心追求权力和地位,便与鬼神达成交易,不顾天理和道德,最终自己陷入困境,家人也遭受了不幸。实践队员讲故事与当代社会相联系,部分人因过度追求权力,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最终自食其果。这提醒人们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保持对道德准则的坚守。此外,实践队员还分析了《聊斋志异》中的一些名句,像“不尤人则德益弘,能克己则学益进”,告诫人们不要总是抱怨他人,要从自身找原因,锤炼自己的品德;要懂得克制自己,约束自身的行为,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断鹤续凫”,启示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尊重客观规律,不可盲目行事,否则只会事与愿违。实践队员把聊斋文化和人生哲理生动地呈现给游客。
赏花灯盛宴,赴浪漫新春
游客们游览完故居建筑,实践队员化身花灯盛宴的导游,带领游客观赏花灯。进入花灯区域,石板路旁,一盏盏红色的中国结花灯高挂枝头,在寒风中摇曳着。霓虹灯宛如小蛇,蜿蜒缠绕在树干上,寓意着福满蛇年。沿着石板路继续前行,粉色狐狸花灯摆放在中心位置,外皮由粉色丝布制成,丝布上又覆满白色的绒毛,在灯光下十分灵动。游客们纷纷驻足,拍照留念。
在此次活动中,实践队员深刻体会到聊斋文化的博大精深,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价值观。同时,实践队员们以实际行动弘扬奉献精神,他们将带着对文化的热爱,向更多人传播聊斋文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图为聊斋城花灯。孙宁慧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讲解蒲家文史馆。孙宁慧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为游客讲解。孙宁慧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0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