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看商河鼓子秧歌 传千年不息精神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张欣凌

“秧歌,南宋灯宵之村田乐也。所扮有耍和尚、耍公子、打花鼓、拉花姊、田公、渔婆、装态货郎、杂沓灯术,以博观者之笑”,鼓子秧歌对于济南文化的发展一直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充分感受商河鼓子秧歌这一非遗的魅力,曲阜师范大学非遗探查实践队于2025年1月17日星期五前往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博物馆拜访了商河鼓子秧歌非遗传承人,通过观摩和老师的讲解,深入感受商河鼓子秧歌的巨大影响和艺术魅力。

图为商河县博物馆老师讲解鼓子秧歌历史 中国大学生网通讯员 张欣凌 供图

日常岁月苦,歌舞见真情

“鼓子秧歌”最早被称为“打鼓子”或“大鼓子秧歌”、“跑秧歌”等。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它被冠以“鼓子秧歌”之名。鼓子秧歌广泛活跃于山东鲁北地区的商河、济阳、惠民、乐陵、阳信、临邑等县市,其演变发展历史说法众多,源远流长。总而言之,来源为以下几种说法:劳作说、外来说、祭祀说与巫傩说等等。

其中,劳作说为主流说法。鼓子秧歌的起源地——商河县,位于黄河岸边,苍茫浩瀚,沃野千里。然而,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很少给生活定居在这里的民众带来幸福和安宁,而是肆虐的洪水和不定的干旱。黄河——善淤、善决、善涉,使它在历史上不断地肆虐、摧残着商河人民的生活,导致了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商河人民根本无法长治久安,始终在劳作耕耘的同时,不断抵御抗衡着黄河对他们生活的侵袭与蹂躏。然而,民生的艰难更加激起了这个地域中人们的生存和反抗欲望,面对着黄河水的泛滥肆虐,奋起抗洪抢险救灾,筑堤固坝,导水排涝,用自己的辛劳与坚韧,顽强的使自己的双脚坚实的站立在这片多灾多难但却一直养育着他们的土地上。而灾后的散墒抢种,辛勤劳作,让他们用自己的特有方式来庆贺丰收喜悦、表达情感。淳朴贫穷的商河人民随情而动,随意而发,因陋就简,于是,锅碗瓢盆,棍棒簸箕,锨镢镐锄,手帕雨伞等身边的生活工具和用具就成为他们娱乐方式的借助物,聚集在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周而复始,循环劳作的生活,逐渐形成特有的生活、生存和情感表达方式,而民间富有艺术才华艺人们的推波助澜,使着原始形态的秧歌在逐渐的发生变化,舞蹈动作在不断地总结归纳、提炼升华,道具则为了审美上的愉悦而逐渐由瓢盆换成鼓子,雨伞换成平顶伞,即兴、随意发挥、简单的舞蹈动作也开始有目的的形成了组合……最终,形成了今天的鼓子秧歌,铸就了今天的商河人民。

图为商河县博物馆鼓子秧歌雕塑。中国大学生网通讯员 张欣凌 供图

立足根本,面向世界

鼓子秧歌在其发展的历程中,能代代相传经久不衰,根本原因在于它集中表达了人民的心中愿望、心灵呼声和精神寄托。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人们总是延续着年间年后跑秧歌的习俗,用以表达生命的力量、人生的情怀、心中的意愿,一直是百姓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世代传承,扎根人民群众之中,表达了人民的情感和愿望,促进了交流,增强了团结,增进了友谊。不仅仅是在国内,鼓子秧歌多次参加全国民舞大赛,屡获大奖,而且还多次在国际国内进行文化交流,提高了商河及山东的知名度,为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鼓子秧歌从民间广场,走上了舞台,走进了中国各省、市艺术院校的课堂,为丰富艺术教育内容,为给国家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发挥着积极的艺术价值。

图为实践员参观雕像。中国大学生网通讯员 张欣凌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03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以数字藏品助力汉剧传承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的学生们在非遗传承方面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他们利用数字藏品的形式,致力于发展汉剧品牌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作为一所重视文化传统……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法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助力非遗传承,打造汉剧专属IP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的学子们积极参与非遗传承工作,通过努力打造汉剧专属IP,促进多元销售,推动汉剧品牌文化的发展。据了解,汉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法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创新实践,推动非遗汉剧品牌化发展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的一群学子成立汉剧创新团队,该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和创新实践,成功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剧的传承与发展,打造出一系列汉剧专属IP,并通过多元销售模式,有效促进了汉剧……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助力非遗传承,打造汉绣专属IP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一支独秀”创新实践队在非遗传承领域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创新与活力。他们积极参与汉绣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倡导文化自信,助力打造汉绣专属IP,推动多元销售,促进……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法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三下乡:支持留守儿童教育,积极促进乡村与高校合作交流

大学生网报孝昌7月19日电(通讯员杨寒)为进一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近日踏上了赴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的旅程,积极开展关爱教育实践活……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三下乡:暖心支教行,筑牢成长路

大学生网报孝昌7月14日电(通讯员杨寒)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于2023年7月5日,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积极展开关爱教育实践……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三下乡:为留守儿童带来温暖的关爱

2023年7月5日,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开展一项旨在关爱留守儿童的美育帮扶实践活动。通过一堂精心设计的硬笔教学课,团队成员不仅传授了……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学子三下乡:暖心支教行,筑梦成长路

大学生网报孝昌7月6日电(通讯员杨寒)为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情况,2023年7月5日,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积极开展关爱教育实践活动,以留守儿……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商学院团委开展“用爱铺就无碍之路,携手残障共赴暖阳”志愿活动

(通讯员陈泳君)4月19日,商学院团委在长沙西湖公园开展为期一天的“用爱铺就无碍之路,携手残障共赴暖阳”志愿活动。活动前…

筑牢反诈防线,守护校园净土

近日,24090441班宣传委员与组织委员携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反诈指南宣讲会,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生动且实用的反诈知识课…

2023级金融班举办“碑前躬行,身后继志”志愿活动

(通讯员王笑贺)4月19日下午,商学院2023级金融学班举办以“碑前躬行,身后继志”为主题的志愿活动。此次活动由青志协小组长…

青春挺膺护国安:24090441班团日活动风采

在国家安全愈发成为时代焦点的当下,24090441团支部紧跟步伐,于近期精心组织了一场以“国家安全,青春挺璎”为主题的团日活动…

2023级经济班开展“拭碑见史,抚字承志”志愿活动

2023级经济班开展“拭碑见史,抚字承志”志愿活动(通讯员张学鹏)4月19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2023级经济班的志愿者,带着…

最新发布

关注社区垃圾分类,共建共享美丽社区
2025年1月23日下午,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绿韵分类先锋”实践队成员踏入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龚店乡滨河小区,展开社区垃圾分类调查的实践活动。此次实践调查旨在剖析垃圾分类在社区层面的落实实效、面临的问题…
探寻家乡文化讲述本土故事
探寻家乡文化,讲述本土故事2025年1月12日至1月25日,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科技部的一群大学生组成了一支充满朝气与创造力的文化传承团。利用寒假时间,回到家乡积极投身文化宣传实践活动,为家乡文化的传…
寻阿胶之根 溯文化之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精华,在全球化进程加速和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其意义不仅在于延续历史,更在于为现代社会提供精…
感悟孔子智慧,实践君子之道。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中国古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智慧是孔子一生的结晶。孔子的智慧是可以融入到每个人生活实践中的精神导向为了深入研读孔子的思想,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共同…
曲阜师范大学:曲园学子走进书店,邂逅书香
探寻商河鼓子秧歌 领略民俗文化魅力
社会的繁荣与文化的交融,更多丰富多样的元素融入其中,表演形式愈发多样,动作更加规范,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明清时期,鼓子秧歌迎来了鼎盛阶段。每逢佳节庆典,商河的大街小巷都会响起欢快的鼓点,人…
实地调研重庆科技馆,共筑文化传承新篇章
2025年1月22日,正值寒假期间,四川农业大学“返梦筑益队”一行前往重庆科技馆,围绕“争做文化传承的推动者”这一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地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重庆科技馆的运营现状、展品…
曲阜师范大学:游古城,品古色
非遗振兴显动力 救死扶伤医者行
大国泱泱,文化无疆,非遗作为历史的见证,连接过去与未来,承载地域特色、民族情感与文化认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非遗成为了激活乡村活力、促进经济多元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为探究“中…
深耕拓片非遗 激活振兴动力
古老的非遗文化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拓片这一非遗瑰宝亦在其中熠熠生辉,吸引着五湖四海的目光去探寻其深邃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与此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恰似一场甘霖,滋润着广袤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