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黄河弦歌不辍,澄泥旭阳燧火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阚宝舜

黄河澄泥印作为黄河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代表性文化遗产,凭借其精湛的制作工艺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传承至今。为深入了解黄河澄泥印的制作技艺以及文化内涵,打破当今黄河澄泥印传承桎梏,助力黄河文化向纵深发展,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泥韵筑梦实践队于2025年1月15日前往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开展了以“古淀新韵”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在正式进行实地调研考察之前,实践队员首先召开小组会议,明确此次实践活动的具体行程以及目的。同时多方面搜集资料、查找文献并询问指导老师意见,对黄河澄泥印形成了初步的了解认识。此外,实践队员汇总有关问题并制作调查问卷,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社会大众收集并整理相关信息。通过社区走访和问卷收集,实践队员发现黄河澄泥印目前主要存在社会大众对其了解不足,并且存在影响力不足的现象。

实践队员到达盐窝镇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黄河澄泥陶印”工坊内,首先看到的是黄砖砌垒的窑炉,炉中火焰正旺,一批新制作的澄泥印及其衍生产品正在烧制。随后,在非遗传承人张金霞的介绍下,实践队员了解到了黄河澄泥印的具体制作步骤和工序,并参与到了黄河澄泥印的制作工序之中。黄河澄泥印一共需要陈腐、揉制、压坯、抛光以及烧制等20余道工序才可制作完成,步骤繁琐。同时为了使澄泥印更为美观,还会对其进行造型、雕刻等修饰步骤。在此期间,实践队员发现制约黄河澄泥印大规模生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其复杂的制作步骤和工序。黄河澄泥印以当地的黄河沉积的红泥为原材料,可塑性较强,但是也正是因为受到原材料的地域限制从而导致黄河澄泥印的地域传播有限。此外,黄河澄泥印的制作技艺复杂繁琐,导致愿意传承该项技艺的青年人较少,技艺精湛的新一代工艺人更少。

实践队员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参观了黄河澄泥印的产品展览。黄河澄泥印作为黄河文化的瑰宝,不仅仅体现在其制作技艺上,更表现在产品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黄河澄泥印本身就作为中国篆刻文化和金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黄河澄泥印上雕刻勾勒的图案和印章造型,都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像是鲤鱼、龙、竹子等,此外印文也多取自古语、典故。其中更引人注目的一点是黄河澄泥印的民俗文化特质,其中的很多元素是立足于东营当地的文化特色,这也展现了黄河澄泥印的独特性以及地域性。黄河澄泥印产品其实不仅局限在印章,还包括泥塑造像、日常用品等,体现了黄河澄泥文化的广阔性。在参观的过程中,实践队员发现有不少的当地家长会带领孩子前来参加研学活动,体会澄泥印的制作过程。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与黄河澄泥印传承人张金霞沟通交流,并将发现的改进点、创意点进行分享。针对影响力不足的问题,实践成员认为可以采用短视频、微信推文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加大宣传,提高宣传效果。可以借助当地政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性政策,开发黄河澄泥印新的旅游模式和文化体验项目。同时,针对产品本身,可以引入新元素新形象,增强黄河澄泥印的趣味性,与时俱进,激发青少年对黄河澄泥印的兴趣。

黄河澄泥印是黄河沿岸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富有民族特色的黄河文化瑰宝。作为新时代的新一代,有责任有义务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在未来的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将继续投入到黄河澄泥印的宣传和保护活动之中,为黄河澄泥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添砖献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98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走进水产之路

中国青年网仙桃8月6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解仙桃市西流河镇红光村当地的主要水产业情况,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西流河镇红光村点位团队志愿者们在7月22日和……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麦田守望,放飞梦想

中国青年网仙桃8月4日电(通讯员彭景扬)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我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携手来到了仙桃市西流河镇红光村,用我们炙热的爱来进行志愿支教活动,……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在盛夏,用双手传递爱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11日电(通讯员彭景扬)在刚进大学的时候,我已经早早听过“三下乡”这个扶贫政策的响亮名号。作为一位梦想当一名人民教师的我来说,三下乡的活动无疑是对我最好的磨……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守护乡村里的每一颗童心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13日电(通讯员彭景扬)我知道,来到仙桃的小镇,和孩子们相处,我可以通过他们的视角窥见这个世界最本真的模样,可以让我想起十几年前我们也曾像他们那样怀着一颗赤……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用黏土搭建梦想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9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促进小朋友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于8月9日在西流河镇红光村展开志愿活动。志愿者们和小……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用双手感受世界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7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增强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队员于8月7日在西流河镇红光村进行志愿活动……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用盛夏的热情感受中国传统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2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使每一个小朋友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在西流河镇红光村展……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用黏土搭建梦想世界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7月28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激发小朋友们的创造能力,展现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于7月28日在西流河镇红光村展开志愿活……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2月9日清晨,山西省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雪,银装素裹的美景为城市增添了几分冬日韵味,但也给人们的出行…

聊城大学举办“聊大名人堂:互动故事讲述”活动

聊城大学举办“聊大名人堂:互动故事讲述”活动校园,是知识汇聚的无垠海洋,孕育着莘莘学子对未知的渴望与追求;活动,则是…

入社区弘扬党的二十大精神

入社区弘扬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践践行新时代使命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之际,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

最新发布

【管理学院暑假社会实践】重走红色革命之路,展望未来愿景
【管理学院暑假社会实践】重走红色革命之路,展望未来愿景(通讯员:陈璐璐)“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求知与践行是成长的双翼,缺一不可。2025年1月中下旬,赤旌承风实践队开启了充实而…
溯黄河红色源流,续时代奋进新篇
为进行调查和研究,黄河流域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问题。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豫河红传”实践队员于2025年1月13日至2025年2月14日期间开展探寻河南黄河流域红色文化的实践活动,行迹遍及郑州市的金水区、二…
血浆科普进校园:大学生进校开展科普讲座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
血浆科普进校园:大学生回母校开展科普讲座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1月13日上午10点,来自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赴六安、阜阳、山西、甘肃等地“星火亮路,科普伴行”实践团队的杨芮回到母校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第…
黄河浪涌泥精粹,澄印艺传韵悠长
为保护文化遗产,深入发掘黄河澄泥印蕴含的人文精神和自然价值,传承中华优秀黄河澄泥印,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泥韵筑梦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1月17日前往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曲园学子三下乡:青春逐梦春运途,爱心温暖归家人
中国青年潍坊市1月15日电(通讯员李翔宇)每当春运期间,各大车站人流量激增,为帮助在外辛苦工作了一年的人们能更加顺利的回到家乡,2025年1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永钚言弃实践队前往山东省潍坊…
乡音情长:探寻方言文化的魅力与未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的这句诗,道尽了无数游子对乡音的眷恋。方言,这一地域文化的独特符号,承载着人们的乡愁与记忆,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为了深入了解方言文化,我有幸采访了方…
“源起浦中,泉至河海” ——河海大学大学生寒假返校宣讲活动实践
2025年1月22日,几名来自河海大学的大学生们返回了自己的母校——浦江中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活动。不仅向学弟学妹们分享了大学的有趣生活,同时也为迷惑于选择未来专业的他们提供了一些建议。实践形…
立足传统底蕴,创建文化强国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最重要、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春节申遗成功提高了中国文化的感召力和号召力,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基于此,曲阜师范大学儒德致学实践队于1月19日在山东省东营市广…
渔隅深入探村况,张家台前寻发展
近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渔隅勘行”社会实践队来到日照市东港区张家台村,开展以“智绘乡村新画卷,情讲故园旧时光”为主题,基于旅游业发展的张家台村空间结构调查与分析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
助方言发展,护传统文化
方言,宛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它荟萃了语言的精华。方言是同一个地域人们之间的独特联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普通话的普及,方言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逐渐有了式微的倾向。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