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理工学院“机巧善工-农耕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团队于六月三十日至七月五日,赴岳阳市浯口镇双江村开展了农具调研实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农耕器具,更体会到了农业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农业是人类的基业,关乎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在活动结束后,我们在学校召开了总结会议,分享此次行程的收获与感悟。
在会议上,回忆起双江村那一片绿油油的稻田,阳光洒在稻穗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辉,仿佛在诉说着农民伯伯辛勤耕作的故事。而那些天真无邪的小朋友们在谈及农耕文化时,脸上流露出的新奇与期待,更是让我感受到农耕文化的生动与魅力。古老的农业从我们祖先部落时期的第一粒粮食种子开始,不断发展与演变,形成了丰富的农耕文化体系。
同学们在总结会上积极发言,分享各自的见解,互相交流心得。我意识到,每位同学都在这次调研中获得了独特的收获,大家的不同观点也让我对农耕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农耕文化在当代人的视线中逐渐淡化,传统的农具对于许多人来说已成为罕见的珍品。在机械化的浪潮下,新一代青少年往往只能通过书本或博物馆的模型来了解这些器具。因此,开展农耕文化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的农耕文化不仅是田间劳作的智慧,更是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套文化体系,涵盖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农耕文化起源于河姆渡时期,随着男耕女织的农业发展而不断丰富,其中包括了许多耕作技术和科学发明。历史上,伏羲教人们捕鱼,神农氏教人们耕作,大禹治理水系,这些传说无不与农耕文明息息相关。农耕文化与农耕文明相辅相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交流中,大家热情讨论制作农具的经验,分享自己作品的照片,气氛轻松愉悦。有同学的制作与参考模型大相径庭,引得大家开怀大笑,整个总结大会在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
通过亲身参与农耕器具的制作,我对农耕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农耕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它不仅限于田地和农活,更代表着中国农业历史的深厚底蕴和背后的重大意义。尽管时代快速发展,信息化的浪潮汹涌而至,我国依然在积极倡导农业发展,支持农民的各种政策措施,表明“民以食为天”的理念。农耕文化与农业同样不可或缺,未来的农业发展仍需我们共同守护与传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65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