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与宜兴百合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凝聚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农旅资源。2024年7月6日至15日,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紫艺宜心 百合传芳——宜兴乡村文化振兴实践团”13名师生,走进宜兴经开区(新庄街道),围绕紫砂文化、百合种植、湿地生态、中药材研究等多个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富有针对性且具创新性的调研,产学研合作,助力当地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多学科交叉融合,注入产业发展动能
本次实践活动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核心,将园艺学、中药学、茶学、生态学等专业知识与宜兴当地的产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提出多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业发展建议和技术创新方案。
在新庄街道核心村百合花开农场,实践团与基地负责人深入探讨了渎上百合的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基于现代农业理念,团队提出了一系列技术改良措施,特别是在病虫害防治、土壤养护以及药用价值提升方面,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实践团还对百合的深加工和产品开发进行了调研,建议通过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宜兴百合的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团队还在宜兴市恒春菌业有限公司等地,对蛹虫草、赤松茸、羊肚菌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生产和管理模式进行了详细调研。团队成员利用所学知识,针对菌类的栽培工艺、环境控制和产品质量提升,提出了系统性的优化建议,并参与了企业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设计讨论,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与产品质量提升提供了新思路。同时,针对于销售渠道限制这一问题,实践团提出可以通过线上销售、直播带货等方式增加产品销量。
专业实践与文化传承并行,深化乡村振兴内涵
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实践团也积极参与到了宜兴的文化传承工作之中,将专业实践与文化创新相结合,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在太湖西岸的省级太湖湿地公园,实践团开展了对湿地药用植物的生态系统调查。团队成员通过野外考察与实验分析,提出了关于湿地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系统性建议,特别是在湿地生态修复与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提出了结合现代生态学原理的保护策略,为宜兴湿地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缕药香、一抔红土,牵连万物、贯穿古今,成为无数学子求知取经的必由之路。此行,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实践团、宜兴紫砂技艺传承者担任知识的“先行者”和“领路人”,与新庄中学、新庄小学联合开展“传承爱农情怀 共育万象‘耕’新——大手拉小手”活动。
在紫砂文创交流环节,团队成员不仅学习了紫砂的历史和制作技艺,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与中小学生们一起亲手制作紫砂作品,深刻体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活动中,实践团还结合茶学专业知识,开展了百合芽茶品鉴与茶艺文化交流,探讨了紫砂文化与茶文化的深度融合,提出了设计百合紫砂壶周边,通过茶艺展示等创新性的文化推广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理论与实践结合,推动乡村振兴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学生们不仅在理论知识上得到了实战验证,也通过产学研合作,为宜兴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能。实践团成员表示,他们将继续秉持科学与创新精神,把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与校园学习的专业知识紧密结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乡村产业振兴、文化传承与农业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55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