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高度关注,以及大学生群体在志愿服务中日益凸显的重要作用,山东大学(威海)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精覃思,同心同行”调研团于8月5日来到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心理咨询室,对工作站的老师们进行了专题访谈,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性格特征与心理趋向如何影响其志愿服务行为,全面剖析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的性格特征、心理趋向及其对行为表现的深层次影响。
访谈伊始,老师们结合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咨询案例,深入剖析了大学生性格特征、心理趋向与志愿服务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老师强调,参与者的动机对其在志愿服务中的表现和收获至关重要。不同同学参与志愿服务的出发点不同,动机差异将直接影响参与者的学习收获和服务质量,并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即团队可以通过设计量表和问卷调查,以便量化不同性格类型在志愿服务中的表现。在一场关于性格特征与志愿服务的深入讨论中,老师与学生杨子莹探讨了不同性格类型在参与活动中的收获与变化,强调了志愿服务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同时,老师指出,性格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无论是外向还是内向的人,参与志愿服务都能体验到自我价值和情感的满足。志愿服务的效果与个人的动机强烈程度密切相关,不同性格的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也各具特色。内向者可能注重细节,而外向者则善于交流,这些性格差异使得每个人的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例如,领导者的性格并不决定其领导能力。虽然外向者通常更具号召力,但内向者也能通过踏实的工作和关注细节赢得团队成员的尊重。老师强调,管理者在激励团队时应关注每位成员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每种性格的优势。最后,老师总结道,志愿服务不仅是帮助他人的途径,更是个人成长的过程。每位参与者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并通过反思与学习促进自我提升。无论性格如何,只要愿意付出,就一定能够在志愿服务中收获成长与快乐。
山东大学(威海)“研精覃思,同心同行”社会实践团队通过本次访谈深入了解了不同环境下性格特征与心理趋向如何塑造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动机与行为,团队将继续深化对性格与志愿服务之间关系的研究,力求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数据分析,促进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发展,为未来的社会实践提供更加有力的参考依据。此次调研不仅丰富了学术视角,也促进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志愿服务行为关系的广泛认知,旨在激励更多青年以积极心态参与社会服务,共筑和谐社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33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