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是在党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在领导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辉煌奋斗中所积累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为进一步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学习革命精神,7月7日,西华大学文学与传播学院“捻红拾遗”实践团队来到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探望抗战老兵、参观抗战文化博物馆。
早上八点,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退伍老兵陈祖荣的家里。大家提着牛奶等慰问礼品,笑容满面。而此时的老军人正在厨房里忙活,听到声音,陈爷爷忙从门框里探出半个身子热情地招呼着大家进屋坐,端上切好的白糕、苕丝糖等李庄特产来到客厅。成员们热情地向老人打着招呼,看到这一幕,陈爷爷脸上浮现出感动和喜悦。
图 1团队成员给退伍老人的慰问礼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刘月供图
实践团成员在和陈祖荣爷爷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爷爷今年67岁,19岁时入伍,是有着六年军龄的汽车兵,当年加入的是核试验部队。陈爷爷对成员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和蔼可亲,但唯独对部队生活细节闭口不谈,老人说:“虽然我已退伍许多年,但是部队里的事情我要替国家保密,自从迈入部队,就要一心为了国家。”
听老人述说那段充满磨砺而又辉煌不已的岁月,听老人回忆往日的战友和战场,实践团只觉得满腔热血在胸中激荡。访谈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抛开一切客观现实因素,如果国家还需要您,您还愿意再赴军旅吗”,老人回答道:“党怎么安排,我就怎么执行,只要国家有需要,就一定第一时间到。我,义不容辞。”
图 2团队成员对陈祖荣爷爷进行访谈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刘月供图
下午,实践团来到了李庄抗战文化博物馆,成员们通过以“文化脊梁·中国李庄”为主题的5个展厅全程回顾了1940年到1945年期间的文化抗战历史。
图 3团队成员在抗战文化博物馆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林紫阳供图
据讲解员叙述,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李庄古镇为内迁的文人学者提供了一个平和的环境、架起了一方宁静的书桌。云集于此的文人学者们也“不避世途风雨,但守山河寸心”,在清贫匮乏之中坚持治学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学术成就。这些成就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的文化发展,保存了中国文化命脉,延续了中华民族精神,李庄古镇因此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折射点”“民族精神的涵养地”。
实践团成员们在这里沉浸式体会了抗战年代的热血岁月,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李庄古镇的抗战文化内涵和厚重历史底蕴,他们用心接受了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
中国李庄是国逢劫难、民族危亡之际,泱泱民众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救难于水火的一幅缩影,是展现凝聚着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辉煌长卷。“捻红拾遗”实践团成员们将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听党话,跟党走,也呼吁全体师生深入学习革命精神,努力推动红色文化更深、更广、更高的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07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