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学“山海协作,非遗共荣”实践团前往舟山市博物馆和中国·普陀渔民画发展中心进行实地调研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青年一代被赋予了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重任。2024年7月20日,为了促进渔民画的永续传承和现代表达,助力非遗技艺焕发新生。浙江海洋大学“山海协作,非遗共荣”实践团在舟山市博物馆和中国·普陀渔民画发展中心开展实地调研,旨在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贡献青春的智慧与力量。
普陀,坐拥丰富的渔、港、景资源,孕育了独特的海洋民俗文化。其中,普陀渔民画以其鲜明的海洋特色被誉为“东方毕加索”。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渔民画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其保护与创新迫在眉睫。为此,实践团成员积极探查渔民画市场流通情况,亲身体验渔民画工艺,并与传承人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渔民画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实地考察,他们也将所见所感凝聚成一部双语宣传视频,旨在为各地非遗的保护与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与范本,展现渔民画作为海洋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
随后,实践团前往舟山市博物馆,在小讲解员们稚嫩而嘹亮的声音下聆听着渔民画的发展历程。在小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在渔民画展厅中欣赏了孩子们自己创作的渔民画。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渔民画在孩子们心中已深深扎根,为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跟随着小讲解员的步伐,实践团参观了文创小店。为了更深入了解渔民画文创产品的市场情况,实践团采访了文创小店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反映道:“文创产品的设计和生产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产品的包装和改进也需要经历漫长的周期,这导致了渔民画文创产品的售价相对较高,购买的游客较少。”同时,实践团也询问了不同年龄层的市民。他们普遍表示,尽管对本土文化充满热爱,但高昂的价格确实限制了渔民画文创的广泛传播。这一发现让实践团意识到,在推动渔民画传承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以便更好地普及和推广这一独特的海洋文化瑰宝。
图为“山海协作,非遗共荣”参观舟山市博物馆内渔民画文创 俞乐天摄
图为舟山市博物馆渔民画展厅内青少年渔民画展览 俞乐天摄
在实地考察后,实践团有幸拜访中国·普陀渔民画发展中心的非遗传承人郑红飞老师,以期洞察渔民画传承之困与破局之道。郑老师指出:“我们需要年轻一代的加入,为渔民画注入新的活力。”她殷切期盼青年才俊的加入,以新鲜血液激发渔民画创新活力,缓解人才短缺对艺术传承的桎梏。同时,知识产权保护难题凸显,电商平台虽拓宽了传播渠道,却也招致抄袭侵权之扰,致使原创动力受挫。此外,渔民画宣传手段单一,产业链薄弱,难以满足文化旅游市场多元化需求。此番调研,不仅深刻揭示了渔民画传承的瓶颈,更激发了团队探索创新路径、助力非遗重焕生机的坚定信念。
图为“山海协作,非遗共荣”实践团成员对非遗传承人郑红飞进行采访 汪静轩摄
在与郑红飞老师的深入交流中,双方的想法不谋而合,更携手展望渔民画的未来。实践团提议,应携手地方街道和文化机构,创设渔民画的专业课程,旨在点燃年轻一代对这门古老艺术的热爱之火,让渔民画的传承之火生生不息。同时,我们鼓励艺术家们勇于突破,将现代元素如城市建筑、人物故事巧妙融入渔民画中,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实践团倡议建立一套完善的作品注册与认证体系,为每件渔民画作品赋予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既便于管理又有效打击抄袭行为,并与法律专家紧密合作,为创作者筑起坚实的法律屏障。在推广策略上,实践团强调充分利用社交媒体与数字营销的力量,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与互动体验,将渔民画的独特魅力传递给不同受众。
图为“山海协作,非遗共荣”实践团在中国·普陀绘画发展中心合影 俞乐天摄
此次实践,浙海大“山海协作,非遗共荣”团队深入渔民画世界,领略其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被传承人的坚守与热爱深深触动。青年学子不仅是非遗的挖掘者,更是文化的传递者,以行动诠释对非遗的热爱与责任。我们相信,通过创新实践,能汇聚青春智慧,为非遗保护注入新活力,让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共绘非遗传承新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02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