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造纸是一项古老又伟大的技艺,它有着千年的历史脉络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贵州省有一处乡愁之地将古法造纸巧妙地与旅游结合,赋予了这项技艺不一样的活力。为一探这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创新元素,7月11号下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红蕴”启为创新非遗调研团队前往了贵州省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对古法造纸技艺展开了实践调研,与花茂古法造纸的传承者——张胜迪女士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到了古法造纸的历史渊源,看到了其与旅游业结合后所产生的新颖产品,并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学习了“纸浆压花画”的制作方法。
初入花茂村,队员们便被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吸引,纷纷感慨于村口旅游牌上习主席撰写的一行标语——“怪不得大家都来,原来在这里找到了乡愁”。对于团队成员来说此次的乡愁便是古法造纸技艺,而队员们就成为了寻乡的异客。
随后张女士便带着笑容迎接了团队成员,在去往“花茂人家”小院的途中,队员们了解到,一千多年前,中国古人用构皮树等高纤维植物进行造纸,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手工造纸技艺,花茂村一直沿袭这种古老的造纸技艺。然而,由于其造纸工序复杂,该技艺曾一度濒临失传。2015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张胜迪女士看到花茂村挖掘“乡愁元素”发展旅游,于是在2016年返乡创建了“花茂人家”手工造纸坊,将千年古法造纸技艺与乡村旅游相结合,让这一古老技艺得以“复活”。队员们无一不感叹于张女士传承的信念。
随后,队员们在张女士的带领下走进了“花茂人家”小院,院内种植的花草树木营造了宁静的氛围。紧接着队员们便对张女士进行了一次简单的采访,在采访的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花茂古法造纸技艺在发展中有两个创新点。其一,技艺传承与团队组合:花茂村通过鼓励青年返乡创业,吸纳了老手艺人、农民书画家、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等多元人才,形成了“花茂人家”造纸工坊这一创新团队。这种团队组合不仅保留了传统技艺的原生态特点,还通过技术互助、知识共享和文化融合,实现了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其二,文创产品开发:张女士及其团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开发出了书本、信纸、油纸伞、纸浆压花画等一系列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不仅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消费需求,还融入了花茂村的田园风光、村庄民居、民风民俗等文化元素,成为了花茂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队员们对这种新颖的传承方式表现出强烈的敬佩和浓厚的兴趣,并做好了相关的记录。
图为花茂古法造纸技艺团队开发的文创产品——书本、信纸、油纸伞等。于子涵 供图
在采访结束后,队员们在张女士的邀请下简单学习并体验了“纸浆压花画”这一创新技艺。队员们在张女士的指
导下采集了适合的花草、枝叶等自然材料,并进行精心挑选和处理。接着,将这些自然元素巧妙地粘贴于湿润的纸浆上,再浇上一层纸浆进行覆盖,如此反复,每一位团队成员都参与了这次创作,都各自展现出对花卉的细腻纹理和生动形态不同理解。在队员体验过程中,不时有旅游团途经观看,队员们也积极地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众人沉浸在一片欢声之中。
体验结束后,张女士表示会将这部队员们共同完成的作品邮寄给队员们,意义可谓重大。
图为队员们在张女士的指导下体验纸浆压花画。尹义成 供图
此次花茂古法造纸的实践调研之旅,对于队员们来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队员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传统技艺的传承,更有现代审美和创新元素的涌入所带来的震撼。传承和创新是当代青年的责任,团队成员们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为花茂古法造纸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通讯员 尹义成)
图为队员们与张胜迪女士在“花茂人家”小院前的合影。尹义成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02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