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泰州6月24日(通讯员 杨美玲)为让广大少年儿童度过一个充实且有意义的暑假,2024年6月24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茵茵绿芽·国学风华”暑假社会实践团队泰州片区的成员走进泰州鑫龙社区,与社区的小朋友一同踏上了一场“文与舞”的探索之旅。
成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智慧结晶。为加强小朋友对于中国古代成语由来的了解和学习,在6月24日的上午,团队实践成员卞富瑶同学为小朋友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关于“指鹿为马”故事的讲解。
在课堂上,小朋友们端正在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眼中充满着好奇与期待。卞富瑶同学以绘声绘色的讲述,将小朋友们带入了遥远的秦朝。当听到赵高竟然指着鹿说是马时,小朋友们脸上露出了惊讶和困惑的表情,他们交头接耳,十分困惑,不明白赵高为什么这么说。在讲解过程中,卞富瑶同学不断与小朋友们互动,并且提出“赵高为什么要指鹿为马?”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故事背后的寓意和道理。小朋友们积极举手发言,表达自己对赵高行为的看法,通过这样的互动,卞富瑶同学不仅讲述了历史,更激发了孩子们的思考和兴趣。她不拘泥于书本知识,而是以故事的形式,将复杂的历史事件简化为孩子们能够理解的小故事。她的这种教学法不仅让孩子们对秦朝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如何从不同角度解读历史。
(图为卞富瑶同学在课堂上详细讲解“指鹿为马”故事。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杨美玲 摄)
紧接着,在学习了“指鹿为马”的有趣故事之后,团队成员顾暑暑为小朋友带来了的“囊萤映雪”的故事,她条理清晰,从成语的出处、故事情节、背后寓意三个方面来进行讲解,她插入了与情节相关的插图,使原本就生动有趣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最后,顾暑暑同学也通过“囊萤映雪”的故事,激励小朋友们勤学苦读。两位成员绘声绘色的讲解不仅为小朋友们的成长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也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价值观。
(图为顾暑暑同学在课堂上讲解“囊萤映雪”的含义。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杨美玲 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的文脉,是历史的见证。为了让中国优秀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团队成员刘昱同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小朋友们介绍了泰州的撂石锁,泰兴花鼓以及周边地区苏州的苏绣、无锡的惠山泥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由来和传统的手工技艺。在讲座环节,小朋友们热情高涨地提出问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团队成员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刘昱同学的耐心讲解,不仅丰富了小朋友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学习,还激发小朋友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手法和技艺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让小朋友们成为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也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图为刘昱同学的课堂上小朋友积极回答问题。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杨美玲 摄)
学习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语和非遗文化之后,团队成员梅萍萍、刘雨涵、毛艺涵三位同学带领着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且上春山》国风舞蹈,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韵律美”。该课程精心设计了《上春山》歌曲舞蹈的学习计划,三位热情洋溢的学生将担任小朋友们的老师。他们负责引导孩子们学习舞蹈的每个动作,并让他们沉浸在音乐旋律中。通过这种方式,课程旨在让小朋友们深刻体会到歌舞中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同时,课程也希望通过让小朋友亲身体验国风舞蹈的方式,使他们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音乐之美和韵律之美。课程希望孩子们在跳跃、旋转中,不仅能够欣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能从中汲取力量,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这个课程不仅是一个舞蹈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文化传承和自我成长的过程。课程期待看到每一个小朋友在课程中找到乐趣,找到自信,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图为刘雨涵、毛艺涵两位同学带领小朋友练习舞蹈动作。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杨美玲 摄)
(图为活动结束后和小朋友的大合影。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杨美玲 摄)
落日西沉,晚霞微醺,晚风轻踩云朵,贩卖着橙色与温柔。本次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茵茵绿芽·国学风华”暑假社会实践团队泰州鑫龙社区6月24日的活动圆满结束!落幕,也预示着新的序——标志着文化传承的新篇章正缓缓开启。这次活动不只是激起了孩子们对文化的热爱,更让文化传承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深深扎根,继续燃烧,照亮我们不断前行的道路,让传统文化在我们的新时代焕发出令人炫目的光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93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