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4日,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融言筑梦”团队前往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平岩村进行实地考察,旨在了解当地普通话推广情况和旅游业发展现状,通过构建“统筹部署——政策协调——精准施策——实地调研学术探讨”的闭环机制,制定相应的实践计划,以期实现语言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扎实推进“语融旅游”“语融产业”“语融文化”,共同探寻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新型驱动力。
平岩初遇,侗音绕梁
广西三江,这片被大自然与历史深情拥抱的土地,既是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也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普通话的普及工作在这片侗乡的发展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推动文化交流与旅游繁荣的重要力量。然而,尽管进步显著,但部分区域仍面临着语言沟通的壁垒,如同薄雾般轻轻笼罩着这片土地,对旅游资源的全面开发和利用构成了一定的制约。
为了打破这一现状,平岩村村委会展现出了非凡的创新精神,他们巧妙地搭建了“幸福微家园”积分平台。这一平台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不仅激活了乡村治理的活力,更促进了普通话在侗乡的广泛传播与深入实践。如今,普通话的种子已在侗乡的土壤里深深扎根,并逐渐绽放出希望的花朵。
对于未来,平岩村的村民们都持有着坚定的期盼与信心。他们表示,随着普通话的进一步普及和深化,平岩村乃至整个三江县的旅游资源将得到更加充分的挖掘与展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探访这片美丽的土地。同时,他们也期待着村民们能够借助普通话的力量,拓宽视野、增强自信,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图为“融言筑梦”团队成员开展访谈工作。王芷骞摄
乡间足迹,语韵流芳
漫步走过平岩村的田间地头,团队成员看到了学校举办“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孩子们带动家长学习普通话的温馨场景,听到了被村民口口相传的吴爱仙等村民通过学习普通话,成功经营农家餐馆和民宿并实现脱贫致富的励志故事,如同山间清泉,浸润着平岩村每一位热衷学习普通话村民的心灵。
平岩村作为侗族人民的聚居地以及普通话的先行示范村,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注重与当地的侗族文化相结合。在平岩村举办的民俗活动中,团队成员细心地发现,参加活动的村民大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这种方式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特色,又提高了村民的普通话应用能力,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语言的和谐共生。
景中探语,言旅共融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还前往了程阳八寨和三江侗族博物馆,实地探索普通话在当地文旅标志产业的落地发展实践情况,深入了解普通话推广与文旅产业融合的生动实践。
程阳八寨作为三江县境内最大的旅游景区,是“中国首批景观村落”,也是著名的民族风情旅游景区。程阳八寨由八个自然村寨组成,包括平岩村、程阳村、马鞍村等,每个村寨都保留了丰富的侗族传统文化,得益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普通话在程阳八寨已经较为普及成熟,融入并助推了当地文旅发展与文化传承。普通话在这里已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对话桥梁。
三江侗族博物馆展出内容涵盖侗族的历史沿革、传统服饰、生活习俗、节日庆典、民间艺术和木构建筑技艺等。在三江侗族博物馆内,讲解员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讲述着侗族的历史与文化,不仅让游客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专业的服务,提高了乡村旅游的专业性和舒适度,更搭建起了外地游客与侗族文化交流的桥梁,让游客深刻感受到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为“融言筑梦”团队成员参观三江侗族博物馆。杨觉未摄
文脉探寻,话启新篇
团队通过调研发现,普通话与乡村旅游的结合催生了一系列创新项目。普通话教学点、导游培训班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村里还定期举办“方言与普通话”文化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游客体验到地方文化魅力的,也让村民感受到了普通话的魅力所在。
“融言筑梦”社会实践调研团队在此次社会实践调研中真正做到了用双脚丈量、用双耳倾听、用真心感悟,实地探索了当前三江侗族自治县普通话与文旅产业融合情况,普通话的普及不仅打破了语言障碍,还激发了乡村旅游的活力,吸引了更多游客,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此次调研让团队深刻体会到,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工具。通过推广普通话,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贴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以此凝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磅礴之力,共同书写美好未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此次调研之旅虽已落下帷幕,但团队的梦想与追求永不止步。团队成员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投身于社会实践的广阔天地中,用青春和智慧为乡村振兴贡献新意与创意。
图为“融言筑梦”团队成员合影。杨觉未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93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