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从历史中汲取力量,用红色点亮未来 ——津浦铁路安徽段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调研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彭澳雪

8月7日,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轨迹红影,信仰青途”——津浦铁路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调研实践团队前往安徽省蚌埠市南山公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南山公园位于蚌埠市蚌山区,是蚌埠市的重要标志、人文胜地、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和老城百姓生活休闲之地,它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的修建使得蚌埠这个淮河岸边荒凉的小渔村,一跃成为上世纪20年代之后江淮地区红极一时的政治、文化、商贸和军事中心,而地基坚实的小南山就是当年津浦铁路淮河大桥的首选基址。正是因为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的建造,蚌埠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正是因为小南山,火车才能从蚌埠穿城而过,古渡渔村才能成为安徽第一个建市的城市。

经七十岁的市民马奶奶介绍,团队成员了解到:南山公园原先叫儿童公园,主要都是儿童游乐设施,近几年重新改造,除了恢复重建胜利纪念碑、瞭望塔、纪念堂、张汇滔烈士塑像等主要景点,还特别新建了杨兆成、朱务平烈士塑像及“致敬,蚌埠革命英烈!”墙。南山公园不仅成为人们休闲游玩之地,还成为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重要场所。

市城管局园林处相关负责人先前表示:“根据改造之初的专家研讨和向市民做的问卷调查的结果,此次改造拆除了山顶的老电视塔、老电视台办公楼、小南山饭店等影响风貌的建构筑物,迁走了原有的档次不高的儿童游乐设施,新建了门坊、瞭望塔、胜利纪念碑、纪念堂、寄园印象等主要景点及杨兆成、朱务平、张汇滔等雕塑,还原了部分历史建筑和历史景点,将历史信息保留下来,凝聚成为南山公园独有的历史人文气息。”

1949年1月16日,驻蚌埠国民党军在逃离蚌埠前炸毁了淮河大铁桥。同年1月20日,蚌埠解放。为保证渡江战役的需要,渡江战役总前委和华东支前司令部决定,在蚌埠原淮河大铁桥两侧淮河上搭建6座浮桥。为此,华东支前司令部征召王吉珍等十几名潜水技术人员来到蚌埠,先后参加搭建浮桥和修建淮河轻便桥工作。6月初,淮河水位猛增,水流湍急,致使淮河轻便桥七号桥墩沉箱移动,如不马上抢修,将影响工期。已在水下工作了5个多小时的王吉珍闻讯后,不顾个人安危,穿上潜水衣,第六次下水抢修。由于水流太急,水下工作时间过长,王吉珍体力透支严重,在挂沉箱第三个挂钩时,头部被嵌入沉箱木格而牺牲。

为缅怀建桥烈士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和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做出的不朽功绩,改革开放时期,由数万名少先队员捐款建造的“建桥烈士雕塑”在南山儿童公园落成。

“我经常到这里来,每次走的时候,我总要给这些烈士纪念碑鞠一躬。”马奶奶略带哽咽地说,“我觉得我今天能够在这里玩,生活能够这么幸福,都是他们换来的。”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不少当地居民表示,平时很多人来南山公园锻炼、散心;娱乐休闲之际家长还会给孩子讲述纪念碑背后的故事;周边学校会在公园内开展研学活动,进行爱国教育。有居民表示,公园内“没有卖东西的,也禁止卖东西,否则意义就失去了”。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几截残碑和石柱。市民吴叔叔解释道,那是日本侵略者在蚌埠建的神社遗迹。随后,吴叔叔一边介绍一边带领团队成员寻找其他遗迹。

经查阅资料,团队成员了解到:1938年2月20日,日军占领蚌埠,作为控制全市的制高点,首先占领小南山。后来,日本人毁坏马祥斌铜像及烈士公墓,在马祥斌铜像的位置修建了神社(1945年抗战胜利后,由日军自行拆除)。同时,在小南山东南面(老市政府位置)设置日本驻蚌居留会、日本国总领事馆,在小南山西南修建了一座祗园寺。现在山的东坡和南坡仍能找到遗留的石碑和被损毁的石雕。

提及距离南山公园约七百米处,正在建设的津浦铁路文化公园,有居民表示,政府对津浦铁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铁路是蚌埠的一个象征,没有铁路就没有蚌埠。”吴叔叔说,“政府对这方面的宣传很多,因为蚌埠是铁路拉来的城市,以铁路兴市、兴文化。”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津浦铁路和蚌埠市的历史,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保护和开发红色资源,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93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之捐书仪式

2023年7月17日,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我们“筑梦成长,青年先行”大学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团队在南雅村共同见证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捐书仪式。这个仪式不仅仅代表着一种慷慨的捐赠行为,更蕴含…… 高菽敏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英语查看全文 >>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之南雅捐书活动

南雅捐书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且落实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厚德笃行,求真创造的校训,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筑梦成长,青…… 高菽敏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英语查看全文 >>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之传承传统文化遗产

传承传统文化遗产重庆市开州区南雅镇南雅村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为了传承、保护和弘扬这一宝贵遗产,提升南雅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2023年7月20日上…… 高菽敏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英语查看全文 >>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之探索传统文化瑰宝

探索传统文化瑰宝党的二十大强调了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通过开展此次三下乡活动,实践团可以深入了解南雅镇的传统文化,特别是编箩筐这一传统手工艺,积极传承和弘扬中…… 高菽敏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英语查看全文 >>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之探寻传统手工艺

探寻传统手工艺2023年7月19日在三下乡社会实践中“筑梦成长,青年先行”实践团在重庆市开州区南雅镇开始了对传统手工艺的探寻。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正在重新焕发出令人惊叹的生…… 高菽敏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英语查看全文 >>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之领悟传统编织

领悟传统编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做好传承发展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滋养文艺创作,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 高菽敏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英语查看全文 >>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之探寻传统文化

探寻传统文化为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内涵,7月19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筑梦成长,青年先行”大学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团与南雅镇工作人员前往重庆市开州区南雅镇…… 高菽敏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英语查看全文 >>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之社区基层干部党员访谈

社区基层干部访谈2023年7月20日下午,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筑梦成长,青年先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前往重庆市开州区南雅镇社区服务中心对其基层干部进行…… 高菽敏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英语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湖南滴娃 返回母校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是[大学名称]的一名大一学生,今天回到高中母校,看到熟悉的校园、亲切的老师和朝气蓬勃的你…

从弃物到宝物:创新方程式

从弃物到宝物:创新方程式近日,在我们温馨的宿舍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废物利用大变身”活动如同一颗创意的火种,悄然点燃。…

马克思主义学院——前程似“锦”服务队走进高唐县:探秘锦鲤养殖“金钥匙

为响应国家号召并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2月1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前程似“锦”服务队走进聊城市高唐县锦鲤小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马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锦鲤游出致富路 乡村振兴绘新卷”社会实践活

【马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锦鲤游出致富路乡村振兴绘新卷”社会实践活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响应…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冬日,一场特殊的温暖由返乡大学生通过“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送到周边社区,通过学…

最新发布

编草成金,匠心助力乡村蝶变
编草成金,匠心助力乡村蝶变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一项古老而充满生机的手工艺——草编,正悄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近日,烟台大学微亦足道社会实践团队走访多个村庄和工厂,亲眼见证了草编艺术如何助…
南医学子返家乡:九秩守初心,医路相随行
中国青年网常州7月25日电(通讯员吴优郭书琪),2024年七月,南京医科大学“九秩初心,医路同行”实践队分队赴常州天宁区,钟楼区等地在分队队长吴优的带领下,开展以座谈宣讲,问卷调查,笑脸记录为主要模块…
助还生态之清嘉,青访津冀为绿行
2024年7月29日—8月14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助还生态之清嘉,青访津冀为绿行”实践团相继赴往河北、天津等地开展社会实践。实践团依托“新能源+材料+储能”的专业科技优势,走访政府及企业…
青年助力“百千万”|智“源”计划教育实践队:教育力量青春扬,助力振兴谱新篇
为响应广东省委“百千万工程”号角,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4年7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院智“源”计划教育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前往河源市源城区及东源县开展实践活动,以…
桂航学子下三乡:踏寻红色英家,共筑革命精神传承梦
为了深入感受党的历史,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2024年7月11日至12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走进红色英家,传承革命精神”实践团队,怀揣着对先辈的缅怀,前往位于广西贺州钟山的中共广西省工委…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三下乡:文化传承砥砺踽踽独行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三下乡:文化传承砥砺踽踽独行为了走近中华文化,追溯民族记忆。7.18-8.18,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文化传承队在河南省郑州市、四川省广元市、安徽省合肥市和宿州市、陕西省汉中市开展了“走进中华…
宁工学子唤醒宁波走书的时代旋律
宁工学子唤醒宁波走书的时代旋律2024年7月4日至12日,宁波工程学院“古韵新声”实践调研团(以下简称古韵新声)深入宁波市鄞州区咸六村,对宁波走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为期九天的深度调研与探访。实践以…
安徽师范大学:“重走津浦铁路,探寻红色印记” ——安徽段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调研
8月4日至8月7日,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轨迹红影,信仰青途”——津浦铁路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调研实践团队前往安徽省蚌埠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8月4日,津浦铁路安徽段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暑期实践团队到达蚌…
人文学院2024年暑期学生骨干培训班顺利开展
8月8日至8月12日,人文学院举行2024年暑期学生骨干培训班。本期培训班历时5天,共分为9讲,涵盖宣传技能、活动策划、PPT制作、物资准备等方面内容。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永福、团委书记齐朝阳、辅导员丁雅莉、黄宇航…
生命的接力,在无言的行动中--参加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活动的感悟
在这个炽热的暑期,我选择了一项极具意义的活动—前往山东省济南市和谐广场爱心献血屋进行志愿服务。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更让我在奉献中收获了成长和感动。之前对做志愿者就一直很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