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楼承古韵,匠心续文化
中国青年网亳州7月29日电(通讯员 宋梦桃),7月26日,安徽工业大学赴亳州花戏楼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咸宁街二号花戏楼对当地的传统文化进行追寻学习,实践队员们旨在了解当地政府对中华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情况,推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增强青年学子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一)访问花戏楼建筑特色 一群暑期社会实践的队员们在夏日炎炎中聚集于此,在花戏楼追寻当地的传统文化。实践队员们邀请一位文物讲解员想要更加深刻了解花戏楼的建筑特色,据悉,花戏楼大门为三层牌坊架式,仿木结构,水磨砖墙上镶满砖雕,雕有人物、车马、城池、山林、花卉、禽兽。花戏楼大殿为主体建筑,戏楼辅衬。大殿高10米,大殿左右有庭院各一,藏有元赵孟顺、清梁献书刻。后为正殿,殿中供奉关羽木雕像,两侧立关平、周仓像,毁于侵华日军。戏楼舞台呈凸字形。台正中书“演古风今”四个金字,台前悬木对联一副,右书“一曲阳春唤醒今古梦”,左书“两般面貌做尽忠奸情”。一边是讲解员滔滔不绝解说,一边是实践队员仔细观摩观赏。接着戏楼东侧为钟楼,西侧为鼓楼,这里实践队员们对花戏楼整体架构获得直观了解,用木材建构的古建筑,更赋予建筑由美曲线和灵动气息。在实地考察中,实践队员们对花戏楼的建筑风格、艺术特色以及背后的历史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仔细聆听导游的讲解,不时提问,认真记录,深入了解了花戏楼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价值。
(二)感受花戏楼历史文化底蕴 了解完其建筑特色后,实践队员们环绕这一座矗立在安徽亳州的老街之上的古建筑,惊叹它竟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中华文化的光辉。它不仅是亳州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华文化基因团的传承者。据悉,亳州花戏楼,又称花戏楼古建筑群,是由清代亳州商人为了纪念祖先而建造的。整个建筑群由三座大殿、两座戏楼和两侧的厢房组成,形成了一个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其中,实践队员认为最具特色的是两座戏楼,经了解其实一座用于表演京剧,一座用于表演地方戏曲。戏楼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精美绝伦。亳州花戏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历史,见证了亳州商业的繁荣和文化的传承。队员们紧接着跟随人流来到戏台下,有一副身着京剧戏服女子在戏楼的舞台上,窈窕而立,让实践队员们联想到京剧,仿佛上演了一幕幕历史故事,传播了中华优秀文化。此时,讲解员应时应景地讲解道,“亳州花戏楼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地。这里不仅是亳州地方戏曲的发源地,也是京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原来,亳州花戏楼也为传承和发扬中国戏曲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探求花戏楼传承与保护措施 在炎炎夏日,亳花戏楼里热闹非凡,这六个暑期社会实践的队员们在这里追寻着当地的传统文化。他们是来自同一学校的学生,为了同一个目标——传承传统文化,他们相聚在这里,更是为保护花戏楼积极建言献策。据悉,其中几名队员更是跟随着文物修复员一边探讨一边学习。但是队员及工作人员仍看到由于古建筑年代久远,可能存在结构上的安全隐患。他们认为,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一名队员言,“像传统工艺如木雕和石刻在修复过程中可以引入新技术和材料”,修复员表示认同并补充“是的,但必须经过实验证明是有效的,并且与原有建筑风格和结构相协调”。另一名实践队队员也积极献策,“出于花戏楼目前也发展成为一个当地旅游特色景点,应该做好公众教育,通过教育活动提高游客对花戏楼建筑的保护意识,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建筑的保护工作”。 (四)畅想花戏楼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后,实践队员们参加了传统戏曲的学习和表演。他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戏曲的基本动作和唱腔,体验了戏曲演员的生活。通过学习和实践,他们对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戏曲艺术中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因而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把握未来发展方向至关重要,实践队员们认为可以实行“戏台+京剧表演+建筑景点”的方式发展下去,让公众也能立体直观领悟到传动文化的魅力。
此次社会实践不仅让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在花戏楼中的体现,最后他们认为这次实践中自我获得了提升。他们表示,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更好地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87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