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广财学子探秘东莞中堂鱼包:一场美食与文化的邂逅

来源: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作者:张熙

大学生探秘东莞中堂鱼包:一场美食与文化的邂逅

为积极响应广东省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号召,落实“双百行动”“三下乡行动”的相关部署和要求,广东财经大学骄阳炽焰实践团于2024年7月23日赴广东省东莞市中堂镇,开展暑期实践活动。此活动旨在传播当地特色美食文化,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促进当地乡村振兴工作的展开。

鱼包之乡

东莞中堂镇,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西北部,是东莞的北大门。中堂镇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著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卫生镇”和“中国龙舟文化之乡”。中堂镇主要以槎滘鱼包等特色美食闻名,是东莞市内一个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

东莞中堂镇的鱼包,又称槎滘鱼包,是广东东莞地区的一道传统特色美食,拥有七八十年的历史。这种美食最早由广州增城新塘沙村的一位食家创制,后来传入中堂镇,并在槎滘村的“苏记酒楼”经过厨师的改良,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知的槎滘鱼包。其特点是皮薄馅靓、造型奇美、口感爽滑鲜嫩。

广东财经大学骄阳炽焰实践团基于中堂镇的特点,为更好地了解鱼包制作这项非遗文化,前往中堂进行实地调研。

深入调研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堂鱼包对外来旅客的影响和当地民生的结合程度,广东财经大学骄阳炽焰实践团早在线上调研初期就制作好相关的调查问卷和宣传海报。来到水乡的第一个行动,便是打入市场基层内部。

实践团众人于清早来到了当地的集市,派发海报传单并随机向路人和鱼包摊主采访对鱼包的体验和印象。本地居民纷纷表示了对槎滘鱼包的喜爱“槎滘鱼包又新鲜又好,它代表了我们中堂的一种特色”,并表示会将鱼包向亲朋好友以及更多人推荐。不仅如此,实践团也向一些外来旅客安利到鱼包这项美食。

实践团在向本地居民派发海报。祁雅琳 供图

随后实践团众人带着准备已久的采访提纲,针对鱼包的售卖情况和未来鱼包推广的规划与“平记鱼包”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

此次调研活动帮助实践团更好地了解了鱼包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有助于实践团探索非遗美食与文旅融合的新路径,从而更好地帮助制定鱼包的推广计划。

鱼包至味

在东莞,中堂鱼包有“食过槎滘鱼包,百味全无”的美誉,槎滘鱼包是水乡中堂的代表美食之一,秋天肥美的鲮鱼肉做成的鱼皮包,鲜香美味。广东财经大学骄阳炽焰实践团虽于夏季抵达,但鱼包鲜滑弹嫩的口感和清爽细腻的味道也足以俘获实践团众人的心。

同一道菜,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做法,最终制成的菜品更是会有不同的风味。鱼包的魅力不只在鲮鱼本身的肥美,更在于能将这些食材巧妙搭配、制作出独特风味的手艺者。中堂鱼包的手艺在一代一代中传承,在传承中开辟创新。也是这份对中堂鱼包的爱,对中堂水乡的爱使得中堂的鱼包师傅和鱼包这道美食美名远扬。

在当地政府的介绍下,广东财经大学骄阳炽焰实践团前往寻找当地有名的鱼包师傅萍姨,探索学习鱼包的制作流程,了解更多鱼包的历史文化。

传承匠心

黎见萍是槎滘鱼包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人,是目前中堂槎滘鱼包制作技艺传承者中的佼佼者。她自1980年起随公公罗业祥学习制作鱼包,后开设专门制售槎滘鱼包的肥萍鱼包店,至今已逾40年。

肥萍鱼包店店内荣誉展示。林子彤 供图

了解到广东财经大学骄阳炽焰实践团来访的目的后,萍姨热心地接待了众人,并为大家完整的演示如何制作鱼包。第一步,制作鱼包首先要将鲮鱼起鱼青;第二步,再将鱼肉碾压成薄得像纸一样的鱼包皮;第三步,最后就是用腊肉、猪肉等材料制作成鱼包的馅料,再细心地包成一个个小巧的鱼包。

黎见萍向实践团展示手工鱼包。祁雅琳 供图

萍姨介绍说,鱼包不同于云吞,在吃法上也有一定讲究,最好的方法就是中堂当地最传统的滚汤做法。直接将水烧开,将冷冻状态下的鱼包放入锅里,加入一点青菜稍微煮熟即可,秋冬天时可以放一点白胡椒进一步提鲜,但她也提醒,千万不要放姜,可能会破坏其本身的鲜美。

青年筑梦

通过此次线下调研活动,广东财经大学骄阳炽焰实践团众人更好地了解了中堂镇的本土文化,见识到了水乡优美的风景,学习到了鱼包美食这项非遗的制作过程,切身感受到这悠久的历史传承。后续实践团众人将会通过线上宣传推广等方式,用实际行动将岭南文化的魅力传播至大江南北。实践团希望用推广鱼包这项美食来助力中堂镇的文化传承、传播,推动中堂镇乡村振兴的进程。广东财经大学骄阳炽焰实践团期待用青年的力量,为这片水乡绘上更斑斓的色彩。

图为实践团与鱼包店工作人员大合照。林子彤 供图

通讯员张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71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用爱维护童真 用心温暖梦想

因为爱,简单的事情变得有了意义。为丰富中小学生暑假文化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目标梦想的引领,改变乡村留守儿童知识贫乏的现状,从而实现乡村振兴。近日,服务团来到黑池…… 动科学院赴陕西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深入基层牛场 理论结合实践

为了进一步了解黑池镇养殖业发展,将所学知识贯彻于实践。服务团来到了黑池镇马家庄,在和当地雷书记取得联系后,共同前往合阳县雷海艳家庭农场参观肉牛养殖场。据了解,该家庭农场属于…… 动科学院赴陕西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青春绽放热土 助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考察时说“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 动科学院赴陕西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服务乡村振兴 放飞青春梦想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中“积极加入青年志愿者队伍,走进西部,走进社区,走进农村,用知识和爱心热情服务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坚持高扬理想、脚…… 动科学院赴陕西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重任

“党员”,一个庄严又神圣的称号,它赋予了人民党魂,使得对党的使命感更加强大,以至于一些老党员离岗不忘党,退休不褪色。为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重任,服务团来到了合阳县黑池镇五…… 动科学院赴陕西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西农学子赴合阳三下乡感想12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这次下乡活动,我受益非浅,我明白到农村缺少的是教育与信息,同时这也锻炼、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这虽说是我第一次参…… 何琳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西农学子赴合阳三下乡感想11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现阶段我们能把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结合的一个重要媒介,在暑假时期进行的暑期实践活动,带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和社会经验,让我切身的感受…… 李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西农学子赴合阳三下乡感想10

在今年暑假初期,我们进行了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赶赴陕西省合阳县进行支教活动和关于当地留守儿童,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民情的走访调查,也对老党员进行了采访。此次社会实践中,我们需要早…… 职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与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

2025年3月9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携手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于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旧社区举办公益手工…

‘职’点迷津 巾帼护航|闽南科技学院开展女企业家进校园宣讲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3月12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于菲华楼C102开展“‘职’点迷津巾帼护航”女…

青春浇灌希望 爱心点亮未来—兰州交通大学第26届研支团支教生活纪实

在祖国西部的青山绿水间,兰州交通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青年学子们正以教育为笔,以青春为墨,在西部教育的广袤画卷上描…

追“锋”青年,志愿同行 —基础医学院2023级临床医学第五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与对深入开展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让闪耀着时代光辉的精神火种…

激活红色密码!沂蒙精神赋能革命老区 高质量发展——湖南农大青年志愿服务

近日,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走进长沙市开福区好人馆,以“激活红色密码!沂蒙精神赋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为主…

最新发布

电气学院华章续梦队赴阜阳博物馆参观展览
电气学院华章续梦队赴阜阳博物馆参观展览为了解中华文明的璀璨多元,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传承革命先烈的红色意志。7月6日到7月7日,在这个充满阳光的日子,电气学院赴阜阳博物馆参观社会实践队在安徽阜…
华南师范大学新绎队:红诗展堂,绎忆井冈
近日,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团委新绎队一行师生16人抵达井冈山,开展为期9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以“红诗展堂,绎忆井冈——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教育资源常态化长效化的教学实践探索”为主题,旨在以井冈…
陕西理工大学学子暑期三下乡,用爱与关怀点亮心灵之旅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践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传承百年银匠精神,打造千年经典银饰
“锦鸡美没在羽毛,苗女美在银饰”。一句诗词便将苗族银饰的美丽描写的淋漓尽致。而苗族银饰的打造方式便是银饰锻造。银饰锻造不仅反映出工匠们精湛的技艺,更反映出苗族热爱生活的美好精神。苗族银饰都是根…
安徽学子三下乡:走入花和社区,关注老人生活
走入花和社区,关注老人生活引言:2024年7月3日和4日安徽工业大学耆乐同行者实践队于马鞍山花山区花和社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2024年7月3日同学们于下午3点在社区文化服务中心集合,并举行暑期实践活…
金色光辉映古韵,非遗瑰宝续千年
苗族马尾斗笠,是苗族先民由箬叶、棕片铺就而逐渐创新,以马尾铺就的独特精品斗笠。为了深入挖掘马尾斗笠这一传统手工艺的精妙之处,传承其蕴含的丰富历史与文化价值,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红蕴”启为创…
植乡土情怀,促民宿发展
回顾为期十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河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云上之翼,续梦森兮”实践团先后抵达云台山、青龙峡等旅游景点及公园开展社会实践工作,同时走访沙墙、双庙及平顶爻民宿村落,对区域…
二师学子三下乡:柔丝绕指间,创意绽心田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15日电(通讯员熊珂颉)蝉鸣似曲,阳光如织。8月1日下午,在长埫口镇长高村,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扭扭棒手工课程,…
湘潭大学学子三下乡:田间地头寻根脉,农耕文化促成长
“绿野千里稻将熟,夏风轻拂麦浪黄。”7月15日湘潭大学法学学部赴乌石镇乌石峰村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团队成员们,怀揣着对乡村生活的朴素情感与探索精神,踏上了这片充满生机的田野,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
科技产业蓬勃发展
在炎炎夏日,西建大材料学院的青春使者们,怀揣着对知识的热爱与传播的使命,踏入了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迎开路小学的校门,开启了一场为期五天的知识盛宴。从2024年7月16日至20日,他们以基层服务实践为舟,满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