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剪如仙女舞,刀光似星辰。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石阡县的剪纸更是中国剪纸在贵州省的重要分支。为探究其基本状况与传承措施,将剪纸艺术更好的融入现代社会。7月14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红蕴”启为创新团队前往贵州省贵州省石阡县润水巷,对古法造纸展开调研,亲身体验石阡县剪纸技艺。
在团队队长的安排下,四名团队成员踏上了前往润水巷的采访之旅,目的是拜访黄仁秀老师。在黄老师的引领下,他们抵达了位于安和堂的工作室。通过黄老师的介绍,团队成员们了解到剪纸艺术的悠久历史,它起源于公元六世纪的南北朝时期。剪纸的最早实物发现于新疆吐鲁番的高昌遗址,这些具有1500年历史的剪纸作品展现了团花和对马等图案。唐代见证了剪纸艺术的大发展,不仅出现了人物图案的剪纸用于祭祀活动,剪纸的样式也逐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漏花木板纹样和漏板印花板。到了宋代,剪纸艺术开始普及,出现了以剪纸为生的艺人行业。明清时期,剪纸艺术达到了鼎盛,其应用范围从民间扩展到官方,成为了一种全民性的艺术形式。在石阡县,剪纸艺术被称为刻纸,其种类主要分为居室花、祭祀花、喜庆花和刺绣花四种。
图为讲解员为团队成员们介绍石阡县剪纸的发展。中国青年网 宋炜杰 供图
黄仁秀老师热情欢迎团队成员的到访,并引领他们进入自己的工作室,体验了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在黄老师的详细解说下,团队成员们得以欣赏到老师过往的剪纸作品。在他们的好奇提问中,黄老师分享了自己学习剪纸的起点。自幼对剪纸艺术怀有浓厚兴趣的黄老师,在系统学习之后,已经在这个领域深耕了二十多年。在对黄老师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采访后,一个来自北京的团队也造访了黄老师的工作室,与团队成员们一同学习剪纸。在黄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成员们积极学习剪纸技艺,老师强调了在剪纸过程中需要边折叠边剪切的技巧,以创造出左右不对称的剪纸效果,从而制作出形态多样、更加绚丽多彩的作品。在学习过程中,团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剪纸的难点不在于剪切本身,而在于如何设计剪纸以达到预期的图形,这才是剪纸艺术中最富挑战性的部分。
图为黄老师向团队成员展示的部分作品。中国青年网 宋炜杰 供图
石阡县的剪纸艺术在传承中蓬勃发展。剪纸艺术家们通过师徒相授和家族传承的方式,致力于保留这一传统技艺。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单纯地复制传统,而是积极地在剪纸艺术中融入创新元素,例如将剪纸艺术与现代服装和建筑设计相结合。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不仅让石阡县的剪纸产业得以壮大,也让剪纸作品成为旅游纪念品和文化产品的热门选择,受到游客的青睐。此外,剪纸艺术也逐渐成为艺术品市场中的一个亮点,吸引了众多收藏家的关注。
剪纸产业的繁荣还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剪纸培训和剪纸文化衍生品的生产。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对剪纸艺术的保护与发展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实施了多项措施来提升公众对这一艺术形式的认识和保护意识。这些措施包括建立剪纸艺术传承基地和举办剪纸艺术展览等,旨在进一步推广和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对黄老师进行采访后,四位团队成员对石阡县的剪纸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项艺术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而且经过世代的传承,已经发展出一套独特的技艺体系。当地剪纸艺术家们带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持续致力于这一艺术形式的保存与推广。同时,团队成员们也期望石阡县的剪纸艺术能够得到全国乃至更广泛地区人们的喜爱。(通讯员 宋炜杰)
图为黄老师与安和堂成员及本团队成员与北京的团队的合照。中国青年网 宋炜杰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70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