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倾听斗笠下的岁月回响,感受传承中的温暖情脉

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作者:拾遗·红蕴

马尾斗笠,作为一种中国传统工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们不仅是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更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为了去体会马尾斗笠的实用性和文化意义,深入了解这一古老工艺的魅力与现状。7月18号下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红蕴”启为创新非遗调研团队前往了贵州省凯里市湾水镇的格种村,与马尾斗笠的传承者——吴远忠老师进行了交流。目睹了马尾斗笠的编织过程,了解到了这项技艺的发展现状,并感受到了马尾斗笠深厚的文化底蕴。

吴远忠老师自幼跟随父辈学习马尾斗笠的制作技艺,据今已有46年了。由于对马尾斗笠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便逐渐掌握了这项传统的编织工艺,成为了当地马尾斗笠制作技艺的杰出代表。他的工作室,坐落在一个宁静村庄角落,远离喧嚣,却充满了匠人的执着与坚守。

团队初到,吴老师便热情地迎接了我们,随后带领着我们参观制作马尾斗笠的工作室。只见一件件光鲜而又精美的斗笠放置在架子上,老师告诉队员们每一件斗笠都上了蜡。在吴老师的介绍下,队员们了解到,从选材的严格要求,到编织的精细技巧,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匠人多年的心血,制作一顶优质的马尾斗笠,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其中尤以编织环节最为关键。

图为吴老师正在使用木刀将优质水竹划成条,再将其破为三层,以长指甲为刀, 将一二层划为细条后,再将细条进一步划为细如发丝的篾条。尹义成 供图

在采访的过程之中,吴老师拿出了一件兜里的半成品并为我们现场讲解起了马尾斗笠的编织过程及关键步骤。只见吴老师手指翻飞,马尾在他手中迅速交织成紧密而美观的图案,竹子、马尾、丝线等,看似平凡的材料,在吴师傅手中却能幻化成精美的斗笠,让队员们叹为观止。从材料,工具的选择到晒烤与校准,包含了十几道工序,在吴老师的讲解下,队员们了解到,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便是编织技巧——在骨架的基础上,进行细致的编织工作,篾条加工成宽不过3毫米、厚不超过1毫米的细篾,这需要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吴师傅的斗笠笠面上的竹篾纵横交错、均匀铺开,展现出非凡的手工技巧。

图为吴远忠老师正在为队员们现场编织马尾斗笠,每一编都细致有力,都注重细节和品质。尹义成 供图

在采访之余与吴老师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马尾斗笠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曾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市场需求逐渐减少。然而,吴老师依然坚守着这门手艺,就像老师所说的“像城市的各类仪式需要我们的马尾斗笠,但产量太少,我想打破传男不传女的封建思想,积极带动年轻人,并进一步完善马尾斗笠,不仅是让它在格种村陪嫁,更多地是让它走到外面去”。为此,团队成员们会为马尾斗笠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并计划通过制作宣传视频和撰写稿件的方式,加大对马尾斗笠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它的价值。

图为团队成员们与吴远忠老师在工作室前的合影。尹义成 供图

通过这次实践调研,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的不易。吴远忠马尾斗笠,制作的不仅仅是一顶斗笠,更是一份坚守、一份薪火的传承。队员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这一传统工艺一定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讯员 尹义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66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山东理工大学“塑曦晖新”社会实践团对李家疃村建设规划设计成果提交

经过多日对李家疃的探究及调研,以及对李家疃进行了充分的实际问题的考量,实践团队对李家疃的当地经济、环境、以及产业现况进行了规划设计,并从中得出一些列李家疃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庄超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理工大学“塑曦晖新”社会实践团进行李家疃村回访活动

经过多日对李家疃村的实地调研以及对李家疃进行了充分的实际问题的考量,实践团队对李家疃的当地经济、环境以及产业问题进行了规划设计。为了团队此次社会实践的方案能到得到实践,7月…… 侯宪章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理工大学“塑曦晖新”实践团关于李家疃村规划设计方案成果提交

经过实践团队多日在李家疃村的实地调研与探究,以及对李家疃村实际情况的思考,实践团队针对李家疃村当地经济、环境以及各产业现状进行了多方面规划设计;从李家疃村建设中找出部分潜在…… 叶佩瑄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理工大学“塑曦晖新”社会实践团设计方案

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团队对活动主体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为切实完成实践团队的课题任务。7月29日(通讯员庄超),山东理工大学“塑曦晖新”实践团与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任蛟龙老…… 庄超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理工大学“塑曦晖新”社会实践团规划设计工作

经过拜访专业老师得到一系列指导之后,实践团队继续开展实践课题工作。7月29日(通讯员叶佩瑄),山东理工大学“塑曦晖新”实践团再次与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任蛟龙老师和范学忠老…… 叶佩瑄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理工大学“塑曦晖新”社会实践团进行李家疃村建设规划工作

为了更加深入的明确李家疃村潜在问题,同时更好的完成实践团队的课题任务。7月29日(通讯员侯宪章),山东理工大学“塑曦晖新”实践团与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任蛟龙老师和范学忠老…… 侯宪章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理工大学“塑曦晖新”社会实践团展开对李家疃村建设规划

经过多日对李家疃村的实地调研,实践团队深刻了解了李家疃村当地的经济、环境以及产业等现况。7月28日(通讯员侯宪章),在老师的告诫:“规划要更加深入的了解李家疃村的所需所求,但仅…… 侯宪章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山东理工大学“塑曦晖新”社会实践团拜访指导老师

为更深入的了解李家疃村潜在问题,完成实践团队的课题任务。7月28日(通讯员叶佩瑄),山东理工大学“塑曦晖新”实践团与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任蛟龙老师和范学忠老师取得联系,进…… 叶佩瑄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山东大学学子走进龙延智能 探索智能制造前沿

2025年1月19日,山东大学控制学院的本科生们前往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合肥龙延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一场为期一天的游…

安宁翼护实践团队赴济南善德养老院开展调研工作

山东大学安宁翼护实践团队来到济南善德养老院开展实践调研工作。医护部护士长韩冰接待并主持了这次实践。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南…

聊城大学学子三下乡:黄河润岸桑田茂,滩区逢春岁月甜

社区治理创新,迁建社区凝聚合力社区治理是黄河滩区迁建社区实现和谐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聊城大学“黄河新颂・滩梦织辉”社…

【返家乡】志愿服务活动 紫色己巳团圆——团圆饭飘香,年味情更浓

紫色己巳团圆——团圆饭飘香,年味情更浓春节期间,千家万户沉浸在团圆的喜悦中,吃团圆饭成为众多家庭辞旧迎新的温馨时刻。…

【返家乡】志愿服务活动 蓝色环保行动——共筑绿色家园

蓝色环保行动——共筑绿色家园这个假期,“凌烟渺渺,甘泉霖霖”实践团成员李嘉欣参加了一场以“保护环境,从点滴做起”为主…

最新发布

暑期社会实践|“将军足迹铭初心,税务共绘新蓝图”团队赴新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暑期社会实践|“将军足迹铭初心,税务共绘新蓝图”团队赴新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从江南到漠北,自东向西,一支名为“将军足迹明初心税务共绘新蓝图”的实践小队,幸运的入选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
安信工《三下乡之行:破解数字鸿沟,点亮乡村希望》
跨越数字鸿沟,共赴智能时代——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常青数”实践团赴合肥市肥东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为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精神,鼓励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到社会服务行列中,帮助银发群体跨越数字鸿沟,…
湖北学子三下乡:舞动青春主旋律
为了技艺的传授,更是心灵的触碰,让童真在旋律中绽放,让快乐成为成长的底色。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青锋·文源志愿服务队于2024年7月16日在湖北省钟祥市金星小学开展以“舞蹈青春主…
烽火连天·江河无恙:从解放战场到抗洪一线的英雄传奇
中国青年网临沂8月1日电(通讯员于洢涵)为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后所经历的那段充满挑战与牺牲的光辉历程,传达对历史的尊重,对英雄的敬仰,增强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与奉献精神。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追寻红色记忆,培育新时代少年
为缅怀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铭记革命先烈不朽功勋,激励青年学子矢志不渝地继承并发扬革命精神之火炬。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常青数”实践团于2024年8月1-2日赴安徽省蚌埠市参观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8月…
理解与接纳,共融成长路
在这个世界的角落里,有一群特别的孩子,他们如同遥远的星辰,独自在夜空中闪烁,因此被温柔地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居住在一个看似封闭却充满奇思妙想的世界里,那里的规则和常人所知的世界截然不同。这…
非遗剧场:剧本杀中六艺的活态传承秀
寻访非遗传承人:匠心独运,传承千年技艺实践队员仪立昕在进行资料搜集和查阅后,踏入了德州宋窑红绿彩博物馆,这里珍藏着宋金时期著名的红绿彩瓷器。馆内,非遗传承人李老师正细心地修复着一件古老的瓷器,…
安信工《数字鸿沟下的乡村觉醒——暑期三下乡实践》
提高识骗防骗意识,筑牢反诈安全防线——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常青数”实践团赴蚌埠市张公山街道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为增强老年人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进一步加强反诈宣传力度,切实增强老年人的防骗意识和…
共筑食安防线,培育未来希望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活动在奎文社区热烈展开,曲阜师范大学“万里桐花,与爱同行”志愿服务队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趣味与知识并存的盛宴。活动伊始,志愿者精心设置了诸多饶有趣味的问题,…
安信工《暑期三下乡:填补数字鸿沟,助力乡村振兴》
提高识骗防骗意识,筑牢反诈安全防线——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常青数”实践团赴蚌埠市张公山街道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为增强老年人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进一步加强反诈宣传力度,切实增强老年人的防骗意识和…